當前位置: 彩牛養(yǎng)生 > 養(yǎng)生常識 > 藥食/藥材 > 正文
導讀在中藥學中,芥子和白芥子都是常見的藥材,雖然名字相近,但在來源、性味、功效及應用等方面卻有所不同。對于一般人來說,可能很難區(qū)分這兩種藥材,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聊聊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具體有哪些呢。...
在中藥學中,芥子和白芥子都是常見的藥材,雖然名字相近,但在來源、性味、功效及應用等方面卻有所不同。對于一般人來說,可能很難區(qū)分這兩種藥材,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聊聊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具體有哪些呢。
1.來源
芥子:來源于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的種子,也被稱為芥菜子、青菜子、黃芥子等。
白芥子:來源于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種子,種子呈圓球形,直徑1.1~2.5毫米,較黃芥子為大。
2.外觀
芥子:形狀較小,顏色多為黃色或黃棕色,表面有細密的網紋。
白芥子:形狀較大,表面類白色至淡黃色,光滑,在擴大鏡下觀察,可見細微的網紋及一暗色小點狀的種臍。
3.性味歸經
芥子:味辛,性溫,歸肺、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豁痰利竅、通絡消腫的功效。
白芥子:味辛,性熱,歸肺、胃經。具有溫肺豁痰、利氣散結的功效。
4.功效主治
芥子:主要用于治療胸腹冷痛、飲食不振、胃寒嘔吐、心腹冷痛、咳喘痰多、口噤、耳聾、喉痹、風濕病痛、肢體麻木、女性閉經以及癰腫、瘰疬等情況。
白芥子:主要用于治療咳嗽痰多、胸悶作脹、寒痰咳嗽、胸脅疼痛、關節(jié)腫痛、痰濕流注等癥狀。
5.毒性及注意事項
芥子:具有一定的毒性,避免長期大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反應,如嘔吐、腹痛等。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以及存在高血壓、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群應謹慎使用。
白芥子:相對芥子,毒性較小或無毒。但也需要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擅自用藥。
6.使用方法
芥子:可以水煎湯服用,也可以入丸、散服用,外用時可以研末調敷。
白芥子:炮制方法包括炒白芥子,將原藥簸盡雜質,炒至深黃色,微有香氣即得。使用時應遵醫(yī)囑按劑量使用。
中藥芥子和白芥子不建議一起使用。雖然兩者都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它們的功效和性質有所不同。芥子味辛,性溫,歸脾、肺經,具有溫中散寒、消積開胃、利水通淋、止痛等功效。而白芥子味辛,性熱,歸肺、胃經,具有溫肺豁痰、利氣散結的功效。如果同時使用,可能會導致藥性重疊,使某些癥狀的治療效果加強,還可能增加其他不良反應的風險。
在中藥學中,芥子和白芥子雖同屬于十字花科植物的種子,但因其來源、外觀、性味歸經、功效主治及毒性等方面的差異,在使用上需加以區(qū)分。由于芥子和白芥子在性味歸經及功效上存在差異,不建議將它們一起使用,以免藥性重疊導致治療效果過強或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在應用中藥時,應根據(jù)具體病情和醫(yī)生指導,選擇合適的藥材和劑量,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