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費問醫(yī)生

鼻竇炎

鼻竇炎是鼻竇黏膜的炎癥性疾病,多是由于細菌、真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表現(xiàn)為鼻塞、濃涕、頭面部疼痛、嗅覺減退等癥狀。

臨床上鼻竇炎多與鼻炎同時存在,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疾病。按照癥狀體征的發(fā)生和持續(xù)時間可以分為急性鼻竇炎和慢性鼻竇炎。其中慢性鼻竇常合并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下呼吸道疾病,目前已經成為了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

目錄
1.鼻竇炎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2.鼻竇炎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3.鼻竇炎有哪些典型癥狀 4.鼻竇炎應該如何預防 5.鼻竇炎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鼻竇炎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yī)治療鼻竇炎的常規(guī)方法

1鼻竇炎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1.全身抵抗力降低,如過度疲勞,受涼受濕,營養(yǎng)不良,維生素缺乏,以及生活環(huán)境不良所致。

2.變態(tài)反應體質,全身性疾病如貧血,內分泌功能不足(如甲狀腺,腦垂體和性腺等功能減退),急性傳染病如流感,麻疹,猩紅熱,白喉等均可誘致本病發(fā)生。

3.鼻腔的一些疾病,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或鼻腔腫瘤,也可引起鼻竇炎。

4.鄰近病灶,如扁桃體炎或腺樣體肥大,上頜第二雙尖牙及第一,第二磨牙根部的感染,拔牙時損傷上頜竇壁或齲齒殘根墜入上頜竇內等也可導致鼻竇炎。

5.其它,如鼻竇外傷骨折;游泳時跳水姿勢不當(如取立式跳水),或潛水與游泳后擤鼻不當,污水進入鼻竇內;鼻腔內填塞物置留時間過久;高空飛行迅速下降,竇腔與外界形成相對的負壓,將鼻腔分泌物吸入鼻竇等也能造成發(fā)病。

關于西醫(yī)鼻竇炎的病理病因:

鼻竇是頭骨和面骨中圍繞鼻腔周圍的一些含氣的空腔,包括上頷竇,額竇,篩竇和蝶竇,鼻竇炎是指化膿性球菌感染鼻竇粘膜引起的化膿性炎癥,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急性鼻竇炎是鼻腔粘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癥,可一個鼻竇單獨發(fā)病,也可幾個鼻竇同時發(fā)炎,如果急性鼻竇炎治療不當,或反復發(fā)作,可致慢性鼻竇炎。

本病絕大多數(shù)由傷風感冒引起,全身抵抗力低下,其它鼻腔疾病常有鼻涕阻塞,游泳,跳水方法不當,以及氣壓的迅速改變(如飛行,潛水等)均可導致本病的發(fā)生。

由牙根感染擴散引起的上頜竇炎叫牙原性上頜竇炎,也是鼻竇炎的一種。

關于中醫(yī)鼻竇炎的病理病因:

鼻乃清竅,為肺之門戶,其呼吸之暢通,嗅覺之靈敏全賴清陽充養(yǎng),鼻竇炎屬中醫(yī)“鼻淵”,“腦漏”范疇,鼻竇炎多由氣虛不固,外邪侵襲,邪入化熱,灼腐生膿,滯留空竅,彌散清空,清濁不分,竅隙閉塞,引致鼻塞流涕,頭痛頭脹,智力昏蒙,身疲肢倦,常易外感,外感后鼻竇炎又加重,如此互為因果,反復發(fā)作,在此病理機制中,痰濁膿液既是病理產物,又是新的病因,故清除痰濁膿液,杜絕痰濁之源是治愈本病的關鍵,故升清降濁則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治療法則.


2鼻竇炎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鼻腔和鼻竇位于顱腦下面,居于咽喉與口腔上方,坐落于兩眼眶之間,它們之間相互為鄰,關系密切,鼻腔和鼻竇病變常向附近組織蔓延,因而會引起各種各樣的并發(fā)癥,若延及顱腦,嚴重的可造成死亡,對咽喉與眼眶的滲透,也會引起各種病變,尤其對兒童來說,并發(fā)癥將會影響身體和智力的發(fā)育,鼻炎,鼻竇炎引起并發(fā)癥有多種途徑:

①直接感染:鼻腔與口腔,咽喉以及下呼吸道與消化道直接相通,鼻炎,鼻竇炎分泌物向下引流,直接刺激這些組織,引起各種病變。

②破壞骨壁感染:鼻竇炎癥如果破壞鼻竇骨壁,炎癥常由此延至其他組織,因為鼻竇位置不同,故引起并發(fā)癥亦相異,如額竇炎易引起眶內或顱內并發(fā)癥;篩竇炎破壞頂壁,侵入前顱凹,穿透側壁,發(fā)生眶內并發(fā)癥,蝶竇炎破壞顱底可引起顱腦內不同并發(fā)癥,也可引起球后視神經炎,上頜竇炎可引起眶內感染及牙槽瘦管等并發(fā)癥。

③經血行感染:鼻腔和鼻竇具有豐富的血管網,并且與眶內,顱內有復雜的聯(lián)系,所以鼻炎與鼻竇炎的細菌和毒素,先破壞血管內膜形成血栓,栓子隨血行傳至其他器官,引起并發(fā)癥。

④經淋巴管感染:鼻腔或鼻竇的淋巴管直接把炎性物質傳布到其他器官或組織發(fā)病。

⑤經解剖通道:鼻竇骨壁有多處正常通道如篩骨上壁有許多小孔,稱篩孔,主要是嗅神經纖維通向顱內的孔道,炎癥可以從篩孔中傳入顱內發(fā)病,此外鼻腔與鼻竇的許多血管也直接與眶內,顱內相通,炎癥可沿血管通道引起并發(fā)癥,⑥鼻竇外傷:引起骨折,穿孔傷或手術損傷等因骨壁斷裂,組織破壞,使感染易于侵入而發(fā)病。


3鼻竇炎有哪些典型癥狀

1.鼻竇炎常繼發(fā)于上感或急性鼻炎,這時原有癥狀加重,出現(xiàn)畏寒,發(fā)熱,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適等,小兒可發(fā)生嘔吐,腹瀉,咳嗽等癥狀。


2.多可出現(xiàn)—側持續(xù)性,偶可發(fā)生雙側持續(xù)性鼻塞。


3.患者膿鼻涕增多且不易擤盡,如向后流入咽部及下呼吸道時,刺激咽,喉粘膜,引起發(fā)癢,咳嗽和咳痰,甚至惡心。


4.前額部疼,晨起輕,午后重,還可能有面頰部脹痛或上列磨牙疼痛,多是上頜竇炎。


5.晨起感前額部疼,漸浙加重,午后減輕,至晚間全部消失,這可能是額竇炎。


6.頭痛較輕,局限于內眥或鼻根部,也可能放射至頭頂部,多蟲篩竇炎引起。


7.眼球深處疼痛,可放射到頭頂部,還出觀早晨輕,午后重的枕部頭痛,達可能是蝶竇炎。


8.慢性鼻竇炎除鼻塞,流涕,頭痛等癥狀外,還有如下特點:


(1)頭痛較輕,一般多屬悶痛,鈍痛。


(2)嗅覺減退或消失。


(3)休息,滴鼻藥,蒸汽吸入或鼻腔通氣引流后頭痛可減輕。


(4)咳嗽,低頭,彎腰,用力時頭痛加重。


(5)吸煙,飲酒,情緒激動時可加重頭痛。


(6)有時可引起精神不振,易困倦,頭昏,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4鼻竇炎應該如何預防

1,平時注意鼻腔衛(wèi)生,

2,注意擤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側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后交替而擤,

3,游泳時姿勢要正確,盡量做到頭部露出水面,

4,有牙病者,要徹底治療,

5,急性發(fā)作時,多加休息,臥室應明亮,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風及陽光直射,

6,遵醫(yī)囑及時用藥,

7,慢性鼻竇炎者,治療要有信心與恒心,注意加強鍛煉以增強體質,

8,嚴禁煙,酒,辛辣食品,

9,保持性情開朗,精神上避免刺激,同時注意不要過勞,

10,平時可常做鼻部按摩,


5鼻竇炎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CT檢查已經成為診斷鼻竇炎的重要手段,也是鼻竇炎手術前必須做的系列檢查之一,CT掃描分為冠狀掃描和水平位掃描,鼻竇炎經常和鼻息肉并存,CT可以顯示鼻息肉鼻竇炎的范圍,清晰顯示各鼻竇及其比鄰區(qū)域的細微結構,為醫(yī)生診斷和治療鼻竇炎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通過CT,還有助于鼻竇炎與其它疾病如鼻竇炎等進行區(qū)別。

折疊

6鼻竇炎病人的飲食宜忌

1、新鮮水果和蔬菜,以攝取維生素C和生物類黃酮;

2、貝類和堅果,以攝取鋅;

3、全谷類和豆類,以攝取維生素B;

4、葵花子、種子油,以攝取維生素E;

5、具減充血作用的草藥和調味品,例如接骨木花、麝香草和大蒜、洋蔥。

食療驗方

(1)公英地丁醬 嫩蒲公英30克,嫩紫地丁30克。蒲公英、地丁洗凈,放入沸水煮開燙熟,切細蘸醬食。

(2)蒼耳子茶 蒼耳子6克,茶葉6克。兩物置杯中,泡開水代茶飲。

(3)蔥白汁 蔥白10克。 蔥白搗爛,絞汁,涂鼻唇之間,每日2次;或用開水沖后, 乘溫熏口鼻。

(4)茶柏散 上等龍井茶30克,川黃柏6克。共研細末。以少許藥未嗅入鼻內兩側,每日多次。

(5)葫蘆酒苦葫蘆子30克。葫蘆子搗碎置瓶中,加150毫升醇酒浸泡7日。去渣后,少少納入鼻中。每日2~4次。

(6)老干絲瓜末 老干絲瓜2克。將老干絲瓜干燒灰存性為末。每次服15克,每日早晨用開水沖服。

(7)黃連、辛夷花各3克,冰片0.6克共研細末,取適量藥末吹入鼻腔,每日2-4次,適于急性鼻竇炎者。

(8)魚腥草、東風桔根各30克,野菊花24克,豆豉姜、絲草各15克。入地金牛根6克,每日2次水煎服。適于急性鼻竇炎者

(9)麻黃、辛夷、甘草、茶葉各等量,水煎后過濾,每日3次點鼻。適于慢性鼻竇炎者。

(10)魚腦石粉9克,辛夷6克,細辛3克,冰片O.9克,共研細末,每日3次吹鼻。適于慢性鼻竇炎者。

(11)麥門冬、石豪各5克,知母、黃芩、梔子、百合各2克,辛夷、枇杷葉各2克,升麻l克。每日2次水煎服。適于慢性鼻竇炎者,療效理想。

(12)辛荑花煲雞蛋 辛荑花10~20克,雞蛋2只。 用辛荑花、雞蛋加水適量同煮,蛋熟后去殼再煮片刻。飲湯吃蛋。

(13)大薊根雞蛋 鮮大薊根60克,雞蛋3只。 上2味同煮至蛋熟即成。每日1次,連服1周。


7西醫(yī)治療鼻竇炎的常規(guī)方法

方1

〔組成〕鮮蕺菜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絞汁,滴鼻,1 日數(shù)次。另用蕺菜20g ,水煎服。

方2

〔組成〕鮮大薊根90g ,雞蛋2~3 個。

〔用法〕加水同煮,吃蛋喝湯。

方3

〔組成〕鵝不食草(石胡荽)12g ,細辛6g ,白藍6g ,辛夷花6g ,麝香0.3g。

〔用法〕共研為末,每次用少許(約2 粒米大)吸入鼻中,每天3~5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慢性鼻炎。

方4

〔組成〕木姜花適量。

〔用法〕搗絨,塞鼻孔中。

方5

〔組成〕水百合15g ,天麻9g ,刺梨花9g 。

〔用法〕水煎服。另用水百合適量搗敷局部。

方6.

痰熱戀肺

【癥狀】鼻塞,流鼻涕,嗅覺減退,呼吸不暢,伴頭脹,眉棱作酸,咽干痛,痰粘咯吐,舌紅,苔黃膩,買滑數(shù)。

【治法】化痰泄熱,宣肺通竅

【方藥】前胡9克,蔓荊子6克,牛蒡子9克,白桔梗4.5克,甘草2.5克,辛夷花4.5克,元參9克,射干4.5克,海哈殼12克,桑白皮9克,瓜蔞皮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

【按語】鼻竇炎,癥見鼻塞、流鼻涕,呼吸不暢,嗅覺減退外,并用咽干痛,痰粘難咯,脈滑,舌紅等,辯證為痰熱戀肺,故藥用辛夷花、前胡、桔梗等宣肺通竅;元參、射干、海哈殼、瓜蔞皮清熱化痰。全方合用,以清泄逗留肺之痰熱,宣通鼻竅。

方7.

肺熱上蒸,鼻竅雍塞

【癥狀】鼻塞,流鼻涕,嗅覺減退,頭痛,舌紅,苔薄白,脈弦滑。

【治法】清熱散火,宣肺通竅

【方藥】辛夷花30克,藁本30克,黃芪30克,菊花30克,苦丁茶30克,防風30克,川穹30克,羌活30克,獨活30克,白僵蠶30克,升麻30克,薄荷30克,甘草30克,白芷30克,荊芥30克,蒼耳子60克,蔓荊子60克,細辛50克

【用法】共研末,每次10克,臨睡前用滾開水沖泡,取汁服,藥渣在次日睡前再沖泡服一次。

【按語】肺熱上蒸,鼻竅雍塞,嗅覺失靈,以辛夷花、蒼耳子、細辛、蔓荊子、羌活、獨活、防風、白芷、升麻、薄荷、藁本、、荊芥、僵蠶、川穹等幸瀉肺氣而散火,佐以黃芪、甘草、菊花、苦丁茶瀉火益氣,病因熱郁化火,藥用幸散,是用“火郁發(fā)之”之義,泡取汁服,是取其氣之清輕,以利藥下行,直達病所,因而獲效更捷。

方8.

寒氣久凝

【癥狀】鼻塞,流鼻涕,頭痛往往有定時,或同在臉頰,或同在額頭,同時顛頂與太陽穴往往亦痛,嗅覺差,氣通可知味,舌淡,苔薄白,脈沉緩。

【治法】溫里驅寒,通利鼻竅

【方藥】辛夷9克,細辛3克,檀香3克,藁本9克,白芷9克,川穹9克,鮮松針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配合外治法。藥氣熏蒸鼻竅法:湯藥煎成后,取藥液置碗中,先利用熱氣熏蒸鼻竅2分鐘,隨即趁熱服下。

【按語】慢性鼻竇炎,屬于寒氣久凝鼻部者,治宜溫里驅寒。方中辛夷幸溫為主藥;細辛、檀香為輔,輔助主藥溫鼻宣竅;藁本、白芷祛風止痛。

按摩部位:

1.足底部反射區(qū):額竇、頭部(大腦)、腦垂體、小腦及腦干、鼻、肺及支氣管、腹腔神經叢、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失眠點、生殖腺。

2.足外側反射區(qū):生殖腺。

3.足背部反射區(qū):上頜、下頜、扁桃體、喉與氣管、胸部淋巴腺(胸腺)、上身淋巴結、下身淋巴結。

常用手法:

1.足底部反射區(qū):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jié)點法、按法、食指關節(jié)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擊法等。

2.足外側反射區(qū):食指外側緣刮法、拇指推法、叩擊法等。

3.足背部反射區(qū):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jié)點法、食指推法、拇指推法等。

另外按摩迎香穴、上迎香穴和內迎香穴,每日每穴30次。也可用微型鼻炎治療儀按摩鼻通穴。均有治療作用。

鼻竇炎西醫(yī)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1.急性化膿性鼻竇炎:   

(1)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足量,以控制感染,防止其轉為慢性。   

(2)1%麻黃素生理鹽水:滴鼻,每次1―2滴,每日2次。   

(3)鎮(zhèn)靜止痛藥:用于頭痛劇烈者。   

2.慢性化膿性鼻竇炎:   

局部治療為主,可選用血管收縮劑滴鼻,常用1%麻黃素生理鹽水、滴鼻凈等??稍诘伪且褐屑尤氲厝姿伞⒈端姿傻?。應注意滴鼻凈不宜長期使用,以免發(fā)生藥物性鼻炎。


當前城市:
全部
【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