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乳腺癌是少見的惡性腫瘤,占男性全部癌腫的0.2%~1.5%,占乳腺癌的1%左右。由于男性乳腺生理解剖特點,加之多為無痛性乳塊,故就診時多偏晚,據報道,診前病程為31.2個月,長出女性乳腺癌1年以上。
男性乳腺癌
- 目錄
- 1.男性乳腺癌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2.男性乳腺癌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3.男性乳腺癌有哪些典型癥狀 4.男性乳腺癌應該如何預防 5.男性乳腺癌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男性乳腺癌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yī)治療男性乳腺癌的常規(guī)方法
1男性乳腺癌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一、發(fā)病原因
男性乳腺癌的發(fā)病原因尚不非常清楚,目前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家族性在國內外對男性乳腺癌報道中,有相當比例的病例家族中,或有女性乳腺癌的家族史,或家族中有患其他腫瘤病例存在。提示男性乳腺癌的發(fā)生有一定的家族性。
2、內源性雌激素增多與女性乳腺癌相比男性乳房無生理活動,缺乏卵巢激素的過度刺激。但發(fā)病者多有男性乳房發(fā)育、內分泌異常和肝功能損害等。Lacassegne證實(1932),給雄性小鼠反復注射雌性激素,可以誘發(fā)乳腺癌。肝臟受損時,肝臟對雌激素滅活功能減低,導致體內雌激素相對過多,男性乳腺發(fā)育癥增多,有人認為男性乳腺發(fā)育癥為癌前期病,易導致乳腺癌發(fā)生。
3、性染色體異常另外有研究表明,發(fā)病病人中有的睪丸小,曲細精管纖維化和玻璃樣變。尿內垂體促性腺激素增多和性染色體異常稱為Klinefelter綜合征。在此情況下,其乳腺癌發(fā)病率較正常男子高20倍。
4、其他放射性物質接觸、乳腺局部損傷、臨床治療應用雌性激素等,也可誘發(fā)乳腺癌。
二、發(fā)病機制
1、發(fā)病部位
男性乳腺癌多發(fā)生于乳頭乳暈下方的乳腺中央區(qū),以單側性為主,左側較右側略多見,兩側同時發(fā)病或先后相繼發(fā)病的均不多見。
2、病理形態(tài)
(1)大體形態(tài):肉眼見腫塊部位較深,邊界不清,堅硬無痛,平均直徑為3.1cm。隨著腫塊進展可與皮膚粘連,常呈結節(jié)樣隆起,形成潰瘍,也可向深處擴散與胸肌粘連固定。
(2)組織形態(tài):光學鏡下男性乳腺癌的病理組織學類型基本同女性乳腺癌,以非特殊型浸潤癌多見,占82%~86.5%;浸潤性癌可分為腺癌、硬癌、單純癌、髓樣癌、乳頭狀癌、黏液癌、大汗腺癌等。許多人認為,正常男性乳腺癌缺少小葉組織,因此不發(fā)生小葉癌,可是近年文獻上亦見過小葉癌的報道。
男性乳腺癌的細胞來源尚在爭論。值得提及的是免疫酶技術對癌組織的雌激素受體(ER)及癌胚抗原(CEA)的檢測對指導治療及監(jiān)測乳腺癌的復發(fā)很有意義。男性乳腺癌與女性乳腺癌一樣也可以分為激素依賴性和非激素依賴性兩種。而有人發(fā)現,男性在用雌激素治療某種病時,乳腺可形成真正的小葉,其結構與性成熟女性乳房一樣。
2男性乳腺癌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1、乳房腫塊:是乳腺癌最常見的表現。
2、乳頭溢液:多為良性改變,但對50歲以上,有單側乳頭溢液者應警惕發(fā)生乳癌的可能性;乳頭凹陷;乳頭瘙癢、脫屑、糜爛、潰瘍、結痂等濕疹樣改變常為乳腺佩吉特?。≒aget病)的臨床表現。
3、乳房皮膚及輪廓改變:腫瘤侵犯皮膚的Cooper韌帶,可形成“酒窩征”;腫瘤細胞堵塞皮下毛皮膚水腫,而毛囊處凹陷形成“橘皮征”;當皮膚廣泛受侵時,可在表皮形成多數堅硬小結節(jié)或小條索,甚至融合成片,如病變延伸至背部和對側胸壁可限制呼吸,形成鎧甲狀癌;炎性乳腺癌會出現乳房明顯增大,皮膚充血紅腫、局部皮溫增高;另外,晚期乳腺癌會出現皮膚破潰形成癌性潰瘍。
4、淋巴結腫大:同側腋窩淋巴結可腫大,晚期乳腺癌可向對側腋窩淋巴結轉移引起腫大;另外有些情況下還可觸到同側和或對側鎖骨上腫大淋巴結。
3男性乳腺癌有哪些典型癥狀
1、就診晚:由于男性乳腺生理解剖特點,加之多為無痛性乳塊,故就診時多偏晚,據報道,診前病程為31.2個月,長出女性乳腺癌1年以上。
2、乳腺腫塊為自發(fā)癥狀:病人就診時的常見主訴為乳暈下無痛性腫塊,易侵犯皮膚及乳頭,并可出現潰瘍,一般為單側,左右發(fā)病均等,少有雙側,副乳亦可發(fā)生,最初在乳頭及乳頭下出現較小的及界限不清的無痛性腫塊,約半數病人可出現皮膚發(fā)紅,瘙癢,乳頭回縮及乳頭濕疹等現象,隨著病變進展,腫物可以和皮膚粘連,固定,并出現“衛(wèi)星”結節(jié)。
3、區(qū)域淋巴結轉移早:由于男性乳腺體積小和其中淋巴管較短的解剖學特點,54%~80%的病人較早期即出現淋巴結轉移,尤其男性乳暈區(qū)距內乳區(qū)淋巴結較近,易累及內乳區(qū)淋巴結,此亦為男性腺癌預后要比女性乳腺癌差的原因之一。
4、ER陽性率高:男性乳腺癌ER陽性率為64%~76%,并對內分泌治療有良好反應,可常用他莫昔芬,晚期可行睪丸切除術。
4男性乳腺癌應該如何預防
乳腺X線攝片:將40歲以上婦女的乳腺癌普查列入到醫(yī)保計劃。乳腺癌普查原則:18-39歲每月1次乳房自我檢查,3年一次臨床體檢。40-49歲每年1次臨床體檢和乳腺X線檢查。50歲以上每年1次臨床體檢和乳腺X線檢查,每月1次乳房自我檢查。對于普查終止年齡并無限制。認為40-49歲開始乳腺癌普查比較合適。對于有乳腺癌高危險因素的婦女,經醫(yī)生指導可在40歲之前開始參加乳腺癌普查,這些高危險因素包括:曾患乳腺癌;病理證實非典型性增生;乳腺活檢≥2次診斷為良性??;攜帶有遺傳性突變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一級親屬中(母親、姐妹、女兒)任何一方患乳腺癌。
雖然男性和女性乳癌之間具有很多相似點,但兩性之間還是存在重要差異。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在于乳房的大小。由于男性的乳房組織小得多,當他們的乳房出現小的異物時,更容易被覺察到;但另一方面,由于男性的乳房組織太小,腫瘤也無需太長時間就能夠擴散到乳房的皮膚和肌肉組織。而癌細胞的擴散速度,是影響確診后治療狀況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由于對于女性乳癌早期患者來說,腫塊很小,難以發(fā)現,利用乳房X射線照片來檢查是非常有效和普遍的,然而男性卻很少采取這種檢查。實際上,乳房X射線對男性來說也是很有效的,尤其是對家族中有病史和在基因測試中發(fā)現帶有BRCA2變異基因(這是腫瘤出現的信號)的男性來說,更是這樣。
5男性乳腺癌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針吸細胞學檢查:于乳腺腫塊處穿刺抽取細胞進行病理學檢查,可見重度增生和可疑癌細胞等。
2、ER測定:男性乳腺癌多數ER受體呈陽性反應。
3、鉬靶X線檢查:可見乳頭內陷呈漏斗形,乳暈區(qū)有毛刺狀腫塊陰影,致密區(qū)可有放射狀血管,或泥沙樣鈣化點等。
6男性乳腺癌病人的飲食宜忌
一、男性乳腺癌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1、以營養(yǎng)全面,高蛋白,高纖維素,高維生素,低脂低鹽飲食。
2、宜食新鮮蔬菜水果,萵苣,菱角,雞蛋,肉類,奶制品等。
二、男性乳腺癌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肥甘厚膩,燒烤,腌制等食物。
2、避免甜,油炸,高脂飲食。
7西醫(yī)治療男性乳腺癌的常規(guī)方法
一、治療
男性乳腺癌的治療同女性乳腺癌。
1、手術治療
(1)對于未侵犯胸肌的患者應首選改良根治術。有報道認為,經典根治術損傷大,并發(fā)癥多,且與改良根治術患者預后相同,不宜首選。
(2)對于侵犯胸肌的患者,手術方式以根治術或擴大根治術為主。因為位于乳暈區(qū)的腫瘤極易轉移至內乳區(qū)及腋窩淋巴結;因此,如果不具備放療設備及存在放療禁忌證的話,擴大根治術有較大指征。如果具備上述設備,可考慮行根治術,術后追加放療,但慎選乳癌改良根治術;更不宜選用小于單純乳房切除術的術式。
2、放射治療
男性乳腺癌因其乳房特點及乳頭、乳暈下有豐富的淋巴管網,其腫塊較小即發(fā)生內乳區(qū)或腋下的淋巴結轉移。因此,術后有必要行內乳區(qū)、腋下、鎖骨上及胸壁放射治療,以減少復發(fā)。放療治療可分為:
(1)術后放療:常用于根治性或改良根治術后有腋下淋巴結轉移的病人,照射鎖骨上及內乳區(qū)淋巴結,如腫瘤位于乳房外側又無腋下淋巴結轉移者,一般不需要術后放射治療。放射設備可以用60Co或直線加速器。照射區(qū)域必須準確。一般劑量為50Gy(5000rad)/周,大多數報道認為可以減少局部及區(qū)域淋巴結的復發(fā)。能否改變病人的生存率尚未定論。
(2)術前放療:主要用于第Ⅲ期以上的病例,病灶較大,潰爛,照射后使腫物縮小,有利于手術姑息性切除。一般采用乳腺兩側切線野,照射劑量為40Gy(4000rad)/4周。照射結束后2~4周內手術。
(3)腫瘤復發(fā)的放射治療:對于手術野內復發(fā)結節(jié)或鎖骨上淋巴結轉移,放射治療常可取得較好的效果。局限性骨轉移病灶也有較好的放療效果。
3、化學治療
男性乳腺癌術前追加化療,并根據淋巴結轉移陽性及ER陰性者加用術后化療的方案可望提高生存率。
常用的化療藥物有:環(huán)磷酰胺、氟尿嘧啶、甲氨蝶呤、多柔比星(阿霉素)及絲裂霉素等?;熍浜闲g前、術中、術后及術后的綜合治療,能起到有意義的抑制癌瘤生長、倍增的作用。根據細胞學的理論,術后化療宜早期開始,一般不超過術后1個月,情況允許時,術后1年內堅持化療。長期應用并不提高其療效,同時對人體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損害。
4、內分泌治療
主要用于晚期或復發(fā)的男性乳腺癌病人。
(1)藥物治療:Morgan等人1978年首先將他莫昔芬應用于晚期男性乳腺癌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以后,陸續(xù)有報告指出:他莫昔芬(三苯氧胺)無明顯毒副作用,適用于任何年齡的患者。并且對晚期男性乳腺癌的有效率達48%,對老年體弱、晚期不治的男性乳腺癌患者,應用他莫昔芬其緩解率可達66%。Ribeim等則對可手術的Ⅰ、Ⅱ期病例在手術和放療后加用他莫昔芬10年,5年生存率達55%。因此,他莫昔芬為男性乳腺癌ER受體陽性的常規(guī)服用藥物,并且是起內分泌治療的首選藥物。
氨魯米特(AG)主要是抑制機體內產生的外周性激素,通過芳香酶抑制雌激素轉化的生物過程。Harris等人對男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氨魯米特(AG)治療獲得良好療效;同時發(fā)現,氨魯米特(AG)與氫化可的松合用,會產生相加作用;所以,提出將氨魯米特(AG)加氫化可的松作為晚期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二線治療藥物。
(2)手術療法:
①雙側睪丸切除術:1942年Farrout等首次報道晚期男性乳腺癌患者行雙側睪丸切除術取得顯著療效。之后,陸續(xù)有許多報告表明,雙側睪丸切除術的有效率達50%~60%。然而,Willian等人發(fā)現,雌激素受體水平與睪丸切除術后癥狀緩解率之間似無明顯關系,因此ER受體情況并不能作為睪丸切除術的指征。
②雙側腎上腺切除術:1952年Huggins和Bergenstal等人首次將腎上腺切除術應用于晚期男性乳腺癌的病人,取得顯著療效。以后,許多學者對此進行相繼報道,并且此法被推廣應用,其療效已公認。1984年Patel行雙側腎上腺切除術加睪丸切除術,緩解率達80%,緩解期為4~30個月。究其原理,認為:雙側腎上腺切除術加睪丸切除術可消除腎上腺雄激素的產生,切斷了體內雄激素和雌激素的主要外周來源。因此,腎上腺切除術可作為睪丸切除術后治療失敗的二線內分泌療法。
③腦垂體切除術:1955年Luft首次將腦垂體切除術應用于晚期男性乳腺癌治療取得一定療效,但因手術難度大、副作用大,且因手術不能完全切除副腦垂體或類腦垂體組織而常常導致治療失敗,故此手術絕少使用。
二、預后
男性乳腺癌病人具有年齡較高、病程長、預后差的特點。但如早期發(fā)現,及時治療,治療預后與女性趨于相同。影響男性乳腺癌預后的因素,主要是病理類型、分期、治療方法及就診時有無淋巴結轉移。多數報道認為,治療后總的5年生存率比較,男性5年、10年生存率均略低于女性。因此欲改善男性乳腺癌的預后亦在于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