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放線菌?。╬ulmonaryactinomycosis)系由厭氧的以色列放線菌感染肺部引起的慢性化膿性肉芽腫性疾病。病變以多發(fā)性膿腫和竇道形成,分泌物含有硫黃色顆粒膿液為特征,易形成纖維化。頸面部和胸腹部病變約占1/3。肺臟罹患放線菌感染,稱為肺放線菌病。本菌為正常人口腔、齲齒、扁桃體隱窩中的常存菌。多數(shù)由于口腔衛(wèi)生不良,吸入含有放線菌顆粒的分泌物而發(fā)病。也可來自血行播散或腹部病灶的直接蔓延。
肺放線菌病
- 目錄
- 1.肺放線菌病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2.肺放線菌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3.肺放線菌病有哪些典型癥狀 4.肺放線菌病應該如何預防 5.肺放線菌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肺放線菌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yī)治療肺放線菌病的常規(guī)方法
1肺放線菌病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1、發(fā)病原因
放線菌屬原核生物,具有細菌的特征,其增殖不是孢子形成或絲狀芽生,而是通過細菌分裂復制,絕大多數(shù)為厭氧菌或兼性厭氧菌,因此在無氧環(huán)境中生長最好,在組織內(nèi)生長則緊密聚集在一起,肉眼可見,稱為顆粒,以色列放線菌是最常見病原菌,其他如賴氏放線菌、粘放線菌等也可致病。
放線菌常寄生于人體口腔黏膜、牙齦、扁桃體、結腸等處。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可因口腔分泌物吸入而侵入呼吸道,首先在支氣管內(nèi)引起病變,再侵入肺實質,亦可由于食管病變向縱隔蔓延,或腹部感染穿過膈肌波及胸膜和肺,在肺部引起化膿性肺炎,并經(jīng)葉間隙、胸膜侵犯胸壁、肋骨,形成竇道。也可侵入血循環(huán),引起全身播散。
2、發(fā)病機制
本病的病理特征是多發(fā)性膿腫、瘺管、肉芽增生和纖維性變。病原菌入侵后,在組織內(nèi)最先引起白細胞浸潤,形成多發(fā)性小膿腫,膿腫穿破形成多個竇道,在膿液和竇道分泌物中可以見到硫黃顆粒,病變晚期,慢性肉芽組織增生,病變鄰近組織纖維性變。病變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炎或膿胸,并可穿破胸壁形成瘺管。本病特點為破壞和增生同時進行,在病變結疤痊愈的同時,仍可向周圍組織擴展。
2肺放線菌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常合并膿胸或膈下膿腫,逐漸擴散可形成肺胸膜瘺或膿胸。肺放線菌病病變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炎或膿胸,并可穿破胸壁形成瘺管,縱隔受累可致呼吸或吞咽困難,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可有肺膿腫及胸腔積液體征,放線菌偶爾可侵入血流引起放線菌敗血癥和其他臟器疾病。
3肺放線菌病有哪些典型癥狀
多為緩慢起病,開始有低熱或不規(guī)則發(fā)熱,咳嗽,咳出少量粘液痰,隨著病變的進展,肺部形成多發(fā)性膿腫時,則癥狀加重,可出現(xiàn)高熱,劇咳,大量粘液膿性痰,且痰中帶血或大咯血,伴乏力,盜汗,貧血及體重減輕,病變延及胸膜可引起劇烈胸痛,侵入胸壁有皮下膿腫及瘺管形成,經(jīng)常排出混有菌塊的膿法,瘺管周圍組織有色素沉著,瘺管口愈合后在其附近又可出現(xiàn)瘺管,如縱隔受累,可致呼吸或吞咽困難,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可有肺膿腫及胸腔積液體征。
4肺放線菌病應該如何預防
1、注意飲食衛(wèi)生,不吃變質食品;
2、注意口腔衛(wèi)生,防止感染,如拔牙后應及時用抗生素等。
3、對病牙及扁桃體等病灶應早期治療,以清除放線菌的發(fā)源地。
4、對于呼吸道炎癥病變及胃腸道潰瘍或炎癥病變發(fā)生的穿孔,均在早期正確處理,避免形成放線菌的慢性感染病灶。
5肺放線菌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血液檢查:血白細胞升高,血沉增快。
2、病原學檢查:從痰,膿液或竇道分泌物中可見直徑為0.25~3mm的黃色顆粒,低倍鏡下觀察呈圓形,中央顏色較淡,排列成放射狀,類似孢子,將顆粒壓碎作革蘭染色,油鏡下可見革蘭陽性Y形分支細菌絲,將含有硫黃顆粒標本在厭氧條件下,置于無抗生素的培養(yǎng)基上,可見病原菌生長,結合生化反應和菌種鑒定,將培養(yǎng)的菌株注入小白鼠腹腔,4~6周后可見腹腔內(nèi)有許多小膿腫,切片可見“硫黃顆粒",鏡檢可見革蘭陽性分支菌絲。
3、X線:表現(xiàn)為支氣管肺炎,肺實變,其間有多個小透光區(qū),亦可表現(xiàn)為團塊狀陰影,若經(jīng)血行播散,則表現(xiàn)為肺內(nèi)粟粒性病變,晚期有肺纖維化,胸膜增厚,病變蔓延到肋骨和脊椎時,可見到骨膜炎征象,肋骨或脊椎破壞。
6肺放線菌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在服用清內(nèi)熱的中草藥時,不宜食用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熱性的食物;在治療寒癥時,應禁食生冷食物;服用含有地黃、何首烏的藥物時,忌服蔥、蒜、蘿卜;服用含薄荷的中藥時,不應吃鱉肉;茯苓不宜與醋同吃;吃鱉甲時,不宜配莧菜;服用瀉下劑如大承氣湯、麻仁丸時,不宜食用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驅蟲類中藥也應避免油膩食物,并以空腹藥為宜。在患病服藥期間,凡是屬于生冷、黏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辣椒等,都應避免食用。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詳細請咨詢醫(yī)生。)
7西醫(yī)治療肺放線菌病的常規(guī)方法
1、治療
青霉素為首選藥,劑量宜大。多數(shù)病例治療有效,部分由于硬結變化廣泛,纖維變性部位的血管較少,故療效較差,療程應長。青霉素1000萬~2000萬U/d,靜脈滴注,2~3周或病情改善后減量200萬~600萬U/d,6周后給予芐星青霉素(長效青霉素)或紅霉素口服。輕癥病例總療程2~4月,重癥病例6~12月,能減少復發(fā)。青霉素陽性者可選擇頭孢唑林、林可霉素、紅霉素。藥物治療同時應進行外科引流和清創(chuàng)術。慢性病灶可手術切除。胸壁膿腫或膿胸必須切開引流。久治不愈的放線菌性肺肉芽腫、纖維化、支氣管擴張、胸壁或肋骨病變、瘺管等可采用手術切除。
2、預后
目前尚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