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費問醫(yī)生

胃底靜脈曲張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門脈高壓、血流阻力增加而形成的門體側枝循環(huán)。其最常見原因是肝硬化引起的門脈高壓。除此之外,特發(fā)性門脈高壓癥、非肝硬化門靜脈血栓、布卡綜合癥也是導致門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常見原因。

目錄
1.胃底靜脈曲張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2.胃底靜脈曲張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3.胃底靜脈曲張有哪些典型癥狀 4.胃底靜脈曲張應該如何預防 5.胃底靜脈曲張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胃底靜脈曲張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yī)治療胃底靜脈曲張的常規(guī)方法

1胃底靜脈曲張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最常見原因是肝硬化引起的門脈高壓。除此之外,特發(fā)性門脈高壓癥、非肝硬化門靜脈血栓、布卡綜合癥也是導致門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常見原因。研究顯示:肝硬化患者近50%會出現(xiàn)胃食管靜脈曲張,其出現(xiàn)與肝病的嚴重度相關。ChildA級患者只有40%有靜脈曲張,ChildC級患者則為85%。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可以在疾病早期,甚至在沒有形成肝硬化前就可出現(xiàn)靜脈曲張和靜脈曲張性出血,16%的丙型肝炎和橋接性纖維化患者有食管靜脈曲張。

2胃底靜脈曲張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肝硬化患者牙齦、皮下及黏膜出血是常見的癥狀。如果胃腸道明顯出血(嘔血與黑便),其主要出血來源為曲張靜脈破裂和門脈高壓性胃病。曲張靜脈主要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也可在胃的其他部位或腸道任何部位。大量迅速失血可立即出現(xiàn)血流動力學改變,血容量迅速減少,回心血量也減少,心排血量減少,血壓下降,脈壓縮小,心率加快,體內各器官組織灌注不足、缺氧,導致功能和形態(tài)上的損傷,病情更加復雜。大量失血使腦血流量減少,患者出現(xiàn)煩躁不安,淡漠或意識喪失。當腦血流量減少到50%時,這些現(xiàn)象就很明顯,隨后也可出現(xiàn)肝性腦病。

3胃底靜脈曲張有哪些典型癥狀

門脈高壓癥患者往往有3方面的臨床表現(xiàn):

  1、原發(fā)病的表現(xiàn)門脈高壓癥90%為肝硬化引起,而肝硬化患者常有疲倦、乏力、食欲減退、消瘦,10%~20%患者有腹瀉??梢娖つw晦暗乃至黝黑或輕度黃疸,皮下或黏膜出血點,蜘蛛痣,肝掌,脾大及內分泌紊亂表現(xiàn),如性功能低下、月經不調(閉經或過多等)和男性乳房發(fā)育等。

  2、門脈高壓癥表現(xiàn)有腹水和水腫、腹壁靜脈曲張和痔靜脈曲張以及脾大。

  3、出血及其繼發(fā)影響肝硬化患者牙齦、皮下及黏膜出血是常見的癥狀。

  如果胃腸道明顯出血(嘔血與黑便),其主要出血來源為曲張靜脈破裂和門脈高壓性胃病。曲張靜脈主要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也可在胃的其他部位或腸道任何部位。大量迅速失血可立即出現(xiàn)血流動力學改變,血容量迅速減少,回心血量也減少,心排血量減少,血壓下降,脈壓縮小,心率加快,體內各器官組織灌注不足、缺氧,導致功能和形態(tài)上的損傷,病情更加復雜。失血后,通過自身調節(jié)作用,首先出現(xiàn)交感神經興奮,使容量血管收縮,血循環(huán)并不立即發(fā)生明顯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如繼續(xù)出血,阻力血管收縮,則見外周皮膚溫度下降。但交感神經興奮對內臟(心、腦等)血管的收縮作用不明顯,這就使循環(huán)血容量能較多地供應生命器官。當這種代償作用不能使血管床適應血容量減少時,心室充盈壓降低,心排血量減少,中心靜脈壓下降,心率加速,各器官組織血液灌注不足,隨之發(fā)生代謝障礙,酸性代謝產物積聚,阻力血管不能維持其高度張力,對腎上腺素能性刺激不再發(fā)生反應,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液體漏出,進一步引起血流動力學變化,導致嚴重組織損傷。因而有心率失常、心衰及肝功能進一步惡化,甚至出現(xiàn)黃疸、水腫和腹水增加及肝腎綜合征。患者煩躁不安,淡漠或意識喪失,可能為大量失血使腦血流量減少所致。當腦血流量減至50%時,這些現(xiàn)象就很明顯,隨后也可出現(xiàn)肝性腦病。

  失血患者,握拳后伸展手掌時,掌上皺紋蒼白,提示血容量損失50%。如果患者在平臥時出現(xiàn)休克,則損失血容量約50%;如只在立位出現(xiàn)休克,則失血量約20%~30%。如將患者頭部抬高75°,3min后血壓下降20~30mmHg,或者檢查患者在仰臥位時的血壓與脈率,和直立位時檢查結果比較,直立位的血壓降低10mmHg,脈率增加20次/min,則失血量超過1000ml。因此,根據(jù)臨床癥狀可以估計大致的失血量。

  大量失血后,蜘蛛痣與肝掌可暫時消失,脾也可縮小。血容量補充之后,循環(huán)功能恢復后又可復原。

  及時收集詳細病史,對嘔血和黑便的診斷非常重要??墒?,急性大量失血的患者往往迅速進入休克狀態(tài),難以詳細訴說病史,護送人員提供的病史資料可能不全,也未必可靠,只能先做緊急處理,嚴密觀察,掌握時機進行必要的檢查,待病情比較穩(wěn)定時,再詳細詢問病史,安排進一步檢查。

  患者曾患肝炎,特別是肝功能或轉氨酶反復異常者;長期攜帶肝炎病毒特別是乙型、丙型肝炎病毒者;曾接受輸血或血液制品;有膽石癥或膽系慢性感染史;有血吸蟲病史或血吸蟲疫水接觸史;長期嗜酒;長期用藥或接觸毒物;腹部外傷或手術史等,應首先考慮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可能。


4胃底靜脈曲張應該如何預防

無靜脈曲張的肝硬化患者每年以8%的速度出現(xiàn)靜脈曲張,開始內鏡篩檢時沒有靜脈曲張的肝硬化患者出現(xiàn)靜脈曲張的最強預測因子是HVPG>10mmHg。靜脈曲張小的患者每年以8%的速度發(fā)展成大的靜脈曲張。失代償期肝硬化(ChildB/C)、酒精性肝硬化和最初內鏡檢查時有紅色征陽性(定義為曲張靜脈表面類似鞭痕的縱形、擴張小靜脈)是與靜脈曲張從小到大進展相關的主要因素。靜脈曲張出血每年發(fā)生率5%-15%,出血最重要的預測因子是曲張靜脈的大小,有大的靜脈曲張的患者首次出血(每年15%)風險最高。出血的其它預測因子是肝硬化失代償(ChildB/C)和內鏡下紅色條紋征。HVPG>20mmHg的患者(曲張靜脈出血24小時內測量)被認定為早期再出血(入院第一周復發(fā)出血)或不能控制出血(83%對29%)的危險最高且1年死亡率較高(64%對20%)。未治療的患者約60%會遲發(fā)性再出血,大部分于本次出血后1-2年內。

5胃底靜脈曲張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肝靜脈壓力梯度(HVPG)對食管胃靜脈曲張的發(fā)展、曲張靜脈出血的風險、門脈高壓的非曲張靜脈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和死亡有預測價值。但由于HVPG的測量是一項有創(chuàng)性的操作,且由于技術及設備的限制,在國內并沒有廣泛開展,而且也難以普及性測量。但我們建議對于高危的患者(中、重度胃食管靜脈曲張、有出血史的患者)應行HVPG檢測,利于患者的治療及預后判斷。肝硬化和胃食管靜脈曲張患者的HVPG至少達10-12mmHg。

  2、靜脈曲張診斷的金標準是食管胃十二指腸鏡(EGD)檢查。其分類有兩種,一種是根據(jù)截斷直徑定量大小:小靜脈曲張指不于5mm,大靜脈曲張則指那些超過5mm者。第二種分類是分為3種:小、中或大。主要是通過半定量形態(tài)學判定(小的靜脈曲張一般被定義為食管粘膜表面上的較低程度的隆起靜脈,中等靜脈曲張被定義為占據(jù)不超過食管腔1/3的扭曲靜脈,大的靜脈曲張被定義為占據(jù)超過食管腔1/3的扭曲靜脈)。


6胃底靜脈曲張病人的飲食宜忌

胃底靜脈曲張除了常規(guī)的治療外,還要注意飲食方面。本病患者應注意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攝入,同時注意遠離油膩食品。

7西醫(yī)治療胃底靜脈曲張的常規(guī)方法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治療主要是預防出血。非選擇性β阻斷劑可以預防超過半數(shù)有中等或大的靜脈曲張患者的出血。因此,推薦肝硬化患者在診斷后接受內鏡篩檢靜脈曲張。篩檢性內鏡檢查時沒有靜脈曲張的代償性肝硬化患者,應該2-3年復查一次EGD,有小的靜脈曲張的患者,應該1-2年復查EGD。出現(xiàn)失代償?shù)母斡不?,應該每年復查EGD。

  EGD價格較貴且常需要鎮(zhèn)靜。對于因為其它原因(如高血壓)已在服用非選擇性β受體阻斷劑的肝硬化患者可以避免進行。對于因為其它原因已在服用選擇性β受體阻斷劑(如美多心安、阿替洛爾)的患者,需要換為非選擇性β受體阻斷劑(普萘洛爾、納多洛爾)。可以替換EGD的一種方法是食管膠囊內鏡。最近進行的兩個初步研究(pilotstudy)顯示膠囊內鏡是一種安全、耐受良好的診斷食管靜脈曲張的方法,雖然其敏感性尚有待確定。因此如果另外的更大型的研究支持其使用的話,膠囊內鏡在將來篩查食管靜脈曲張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

  β阻斷劑預防應該用于出血風險高的、小的靜脈曲張患者,也就是說,晚期(進展期)肝病并且在靜脈曲張上有紅色征的患者。其它有小的靜脈曲張的患者可以接受β阻斷劑以預防靜脈曲張生長,雖然其長期益處還不完全確定。對于那些選擇不應用β阻斷劑的患者,專家建議應該每2年復查內鏡,如果出現(xiàn)失代償則每年復查。就非選擇性β阻斷劑、硬化療法和分流術進行的成本效益研究顯示β阻斷劑是唯一符合成本效益形式的預防性治療。

  非選擇性β阻斷劑(普萘洛爾、納多洛爾)通過降低心輸出量(β1效應),更重要的是,通過產生內臟血管收縮(β2效應)進而減少門脈血流量來降低門脈壓力。選擇性β阻斷劑(阿替洛爾、美托洛爾)效果較差,用于靜脈曲張出血的初級預防不是最佳選擇。已發(fā)表的絕大部分研究中,β阻斷劑的劑量是逐步增加到將心率從基線水平降低25%。不過,因為HVPG的測量并不是都可以進行的,且心率的降低并不與HVPG降低關聯(lián),因此非選擇性β阻斷劑(普萘洛爾、納多洛爾)的劑量要調整到最大可耐受劑量。普萘洛爾劑量通常開始時為20mg,2/日。納多洛爾則通常為40mg,1/日。因為有一個隨機化試驗顯示當β阻斷劑治療停止時出血的風險會復發(fā),因此預防性治療應該無限期持續(xù)下去。對哮喘、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伴有低血糖發(fā)作)和外周血管病的患者,不宜使用β阻斷劑。β阻斷劑相關的最常見的副作用是頭暈、疲勞和氣短。

  對有高危靜脈曲張(大的靜脈曲張伴或不伴紅色征)的患者中就內鏡下靜脈曲張結扎(ELV)與β阻斷劑的比較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EVL首次靜脈曲張出血發(fā)生率小,而死亡率無區(qū)別。但是EVL組不良事件更嚴重,包括結扎引起的食管潰瘍出血和套管引起的食管穿孔。非選擇性β阻斷劑與單硝酸異山梨酯(ISMN)聯(lián)合具有協(xié)同降低門脈壓力作用。不過,最近的兩個大型的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沒能證實這些有益的結果,且在聯(lián)合治療組觀察到更多的副作用。因此,在沒有有效性的更多證據(jù)前,目前不推薦β阻斷劑與ISMN聯(lián)合使用來進行預防性治療。

  對非選擇性β阻斷劑與EVL聯(lián)合預防首次靜脈曲張出血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間在出血或死亡率方面沒有區(qū)別,雖然單獨EVL組靜脈曲張復發(fā)更常見,但EVL+普萘洛爾組中副作用更多。所以目前不推薦聯(lián)合應用。


當前城市:
全部
【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