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爛性胃炎分為急性糜爛性胃炎和慢性糜爛性胃炎。急性糜爛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多發(fā)性糜爛為特征的急性胃炎,又稱急性胃黏膜病變或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本病已成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約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臨床癥狀多為上腹部的隱痛或劇痛,伴惡心等癥狀。少數患者由于原發(fā)病癥狀較重,表現為嘔血和(或)柏油樣便,出血常為間歇性,部分病人表現為急性大量出血,病情較重,可出現失血性休克。慢性糜爛性胃炎,又稱疣狀胃炎或痘疹狀胃炎,一般僅見飯后飽脹、泛酸、噯氣、無規(guī)律性腹痛及消化不良等癥狀。
糜爛性胃炎
- 目錄
- 1.糜爛性胃炎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2.糜爛性胃炎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3.糜爛性胃炎有哪些典型癥狀 4.糜爛性胃炎應該如何預防 5.糜爛性胃炎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糜爛性胃炎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yī)治療糜爛性胃炎的常規(guī)方法
1糜爛性胃炎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糜爛性胃炎的病因和發(fā)病原理尚未完全闡明。大多認為可能由于各種外源性或內源性致病因素引起粘膜血流減少或正常粘膜防御機制的破壞,加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對胃粘膜的損傷作用有關,具體如下:
1、外源性因素:某些藥物如非甾體類消炎藥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某些抗生素、酒精等,均可損傷胃的粘膜屏障,導致粘膜通透性增加,胃液的氫離子回滲入胃粘膜,引起胃粘膜糜爛、出血。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可使鹽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粘液分泌減少、胃粘膜上皮細胞的更新速度減慢而導致本病。
2、內源性因素:包括嚴重感染、嚴重創(chuàng)傷、顱內高壓、嚴重灼傷、大手術、休克、過度緊張勞累等。在應激狀態(tài)下,可興奮交感神經及迷走神經,前者使胃粘膜血管痙攣收縮,血流量減少,后者則使粘膜下動靜脈短路開放,促使粘膜缺血缺氧加重、導致胃粘膜上皮損害,發(fā)生糜爛和出血。嚴重休克可致5-羥色胺及組胺等釋放,前者刺激胃壁細胞釋放溶酶體,直接損害胃粘膜,后者則增加胃蛋白酶及胃酸的分泌而損害胃粘膜屏障。
2糜爛性胃炎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糜爛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多發(fā)性糜爛為主要病發(fā)特征,糜爛性胃炎是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所占比例約為上消化道出血現象的20%。糜爛性胃炎不可忽視,糜爛性胃炎容易引起以下并發(fā)癥:
1、胃出血
糜爛性胃炎并不少見,患者多出現嘔血癥狀,也有以便血為主?;颊邍I血前有惡心感,便血前有便意,便后雙眼發(fā)黑、心慌,甚至暈厥。如果是長期少量出血會造成貧血。
2、胃癌
少數糜爛性胃炎患者治療不及時會有很大可能向胃癌方面發(fā)展的。
3、胃穿孔
胃穿孔是糜爛性胃炎病患者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病人的胃穿孔主要是暴飲暴食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增加,而很容易誘發(fā)胃穿孔。
4、上消化道出血
吐血之前往往有惡心和上腹部(俗稱心窩)不適感。吐血較多,且伴有較重的休克癥狀,如頭暈、心慌、煩渴、出冷汗、暈厥。
5、身體消瘦
因長期的腹痛導致很多患者飲食的不規(guī)律,有時候饑一頓,飽一頓的,容易導致消瘦。消瘦是指人體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體重下降,低于標準體重的10%以上時為消瘦。
3糜爛性胃炎有哪些典型癥狀
糜爛性胃炎癥狀多為非特異性的,可包括惡心、嘔吐和上腹部不適。慢性糜爛性胃炎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視,如果不能進行及時治療,有效地遏制疾病的發(fā)展,那么就會產生消化性潰瘍,甚至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
大部分患者常無癥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反酸、餐后飽脹、食欲減退等。萎縮性胃炎病人可有貧血、腹泄、舌炎和水瘦等,個別患者伴黏膜糜爛者上腹痛較明顯,并可有出血。所以提醒患者一旦出現胃腸疾病的癥狀,一定要到盡快進行治療。
糜爛性胃炎起病較急,在原發(fā)病的病程中突發(fā)上消化道出血,表現為嘔血及黑糞,單獨黑糞者少見。出血常為間歇性。大量出血可引起暈厥或休克,伴貧血。出血中上腹隱痛不適或有觸痛。內鏡檢查,特別是發(fā)病24~48小時內行急診內鏡檢查可見胃粘膜糜爛、出血或淺表潰瘍,尤以高位胃體部多見。
在原發(fā)病的病程中會突發(fā)上消化道出血,表現為嘔血及黑糞,單獨黑糞者少見。出血常為間歇性。大量出血可引起暈厥或休克,伴貧血。出血中上腹隱痛不適或有觸痛。
4糜爛性胃炎應該如何預防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生活節(jié)奏加快了,工作生活壓力變大了,很多人無暇去關注自身的健康飲食問題,以至于胃病已經成為很多人共有的困擾。糜爛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也是比較嚴重的一種,臨床癥狀多為上腹部的隱痛或劇痛,伴惡心等癥狀,是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約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的,那么糜爛性胃炎應該如何預防呢?要預防糜爛性胃炎,需要在飲食生活方面加強注意,具體要做好以下六方面的事項:
1、適當的運動:適當的運動是增加胃腸蠕動的好辦法,能有效地促進胃排空,使胃腸分泌功能增強,消化力提高,有助于胃炎的康復。
2、放松心情:精神緊張是慢性胃炎的促進因素,應予避免。情緒上的不安和急躁,容易引起胃粘膜障礙和胃機能障礙。所以應盡可能地避免情緒上的應激反應,解除緊張的情緒。平時做到遇事不怒,事中不急,急中不愁,保持心情舒暢,對胃炎的康復極有好處。
3、戒灑:酒精可直接破壞胃粘膜屏障,侵入胃粘膜引起粘膜充血、水腫、糜爛。
4、服用抗生素:幽門螺旋桿菌會造成胃炎及其他消化道的毛病,服用兩個星期的抗生素,就可以打敗這些細菌。幽門螺旋桿菌可以藉由檢驗血液、唾液測得。
5、戒煙:抽煙會促進胃痛發(fā)作。吸煙后,煙堿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對胃粘膜產生有害刺激作用,過量吸煙導致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引起膽汁返流,使胃粘膜受損,并影響胃粘膜血液供應及胃粘膜細胞修復與再生,所以要戒煙。
6、使用抗酸劑:對于輕度胃炎治療常用抗酸劑,最好能在進食約1-2小時后服藥,此時正是胃酸最高峰,正好起到抗酸作用,如能夠在晚上9-10點臨睡前再服一次則效果更佳。
5糜爛性胃炎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糜爛性胃炎通常需要做X線檢查及急診內鏡檢查,具體如下:
1、X線檢查
胃腸道鋇餐檢查常不能發(fā)現糜爛性病變,且不適用于急性活動性出血患者,因為鋇劑可涂布于黏膜表面,使近期不能作內鏡或血管造影檢查;在急性出血時腸系膜上動脈超選擇性血管造影術可作出出血的定位診斷,出血間歇時則常為陰性。
2、急診內鏡檢查
在出血后的24~48h內作急診內鏡檢查,可見以多發(fā)性糜爛和出血灶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變,有確診價值。
6糜爛性胃炎病人的飲食宜忌
糜爛性胃炎是慢性胃炎另一種常見類型,主要表現表層上皮不規(guī)則,有炎性細胞浸潤,可見部分腺體消失。固有腺體萎縮,粘膜肌層增厚,上皮化生或假幽門化生,是糜爛性胃炎的三大特征,其中上皮化生這種胃黏膜病變有可能發(fā)展成癌組織。糜爛性胃炎的飲食應引起警惕和重視,具體如下:
1、注意營養(yǎng)均衡:食物要選富有營養(yǎng)、易消化的細軟食物為主,多吃含植物蛋白、維生素多的食物。你可以吃煮熟的粟子、大米粥、羊奶、酸乳、白乳酪、開菲乳。如果癥狀嚴重,吃一些軟性食物,例如米湯、酪梨、香蕉、馬鈴薯、南瓜類。將所有蔬菜攪碎,再烹調。偶爾,吃一些蒸熱的蔬菜,例如紅蘿卜、胡蘿卜及綠花椰菜。
2、可用中醫(yī)茶療調養(yǎng):古方位崧茶將脾胃當作一個整體,脾胃兼顧。純草本成份,無副作用。
3、飲食有規(guī)律:注意飲食調理養(yǎng)護,有規(guī)律地定時定量進食,以維持正常消化活動的節(jié)律。切不可饑一頓飽一頓或不吃早餐,尤其應避免暴飲暴食。
4、忌食粗糙和刺激性食物:忌食過硬過辣、過咸、過熱、過分粗糙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腌臘食品、辣椒、大蒜等。不管柑橘類果汁、番茄制品、咖啡、酒類以及所有會直接刺激食道的食物會不會引起胃酸,最好避免食用。
5、避免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酒、糖類、巧克力會使括約肌放松,造成回流,所以如果你有胃灼熱的癥狀,就應避免這些食物。
6、增加纖維素的攝?。?/strong>食用寓含纖維的食物。纖維被認為是抗癌成分,食用高纖維飲食同樣可以減少十二指腸潰瘍發(fā)生機會。纖維被認為能促進粘蛋白分泌,粘蛋白可以保護十二指腸粘膜。
7、控制飲水:胃酸缺乏者,忌沖淡胃液。飲食中宜加入醋、檸檬汁、酸性調味晶,少吃難消化、易脹氣的食物。飯前及飯后盡量少喝水。
7西醫(yī)治療糜爛性胃炎的常規(guī)方法
糜爛性胃炎一般使用藥物治療,具體治療如下:
1、一般治療
去除誘發(fā)病因,治療原發(fā)病?;颊邞P床休息,禁食或流質飲食,保持安靜,煩躁不安時給予適量的鎮(zhèn)靜藥如地西泮;出血明顯者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吸氧;加強護理,密切觀察神志、呼吸、脈搏、血壓變化及出血情況,記錄24h出入量。
2、黏膜保護藥
無明顯出血者,可應用黏膜保護藥,如硫糖鋁混懸劑,2包,口服,3~4次/d;鋁碳酸鎂,3片,口服,3~4次/d。近年來多應用替普瑞酮(商品名:施維舒)膠囊,50mg,口服,3次/d;或前列腺素E2衍生物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商品名:喜克潰),常用量為200μg,4次/d,餐前和睡前口服;還可選用膠體果膠鉍、吉法酯或復方谷氨酰胺(麥滋林-S)顆粒等黏膜保護藥。
3、H2受體拮抗藥
輕者可口服H2受體拮抗藥,如西咪替?。?.0~1.2)g/d,分4次口服;雷尼替丁300mg/d,分2次口服;法莫替丁40mg/d,分2次口服,重者可靜脈滴注用藥。H2受體拮抗藥可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減輕H+逆彌散,使用中須注意H2受體拮抗藥的副作用。
4、質子泵抑制藥
一般而言,其抑酸作用要強于H2受體拮抗藥,輕者可選用口服制劑,如奧美拉唑20~40mg/d、蘭索拉唑30~60mg/d、泮托拉唑40mg/d。近年來抑酸作用更強的制劑已應用于臨床,主要有雷貝拉唑(rebaprazole,商品名:波利特)10~20mg/d,因其藥動學的特點屬非酶代謝(即不完全依賴肝細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2C19進行代謝),故其抑酸效果無顯著個體差異性;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商品名:耐信),20~40mg/d,口服,該藥是奧美拉唑的左旋異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