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費問醫(yī)生

眼內異物

  眼內異物是一種特殊的眼外傷,較一般眼球旁穿通傷有更大的危害性。異物進入眼球,除了在受傷時所引起的機械性損傷外,由于異物的存留增加了對眼球的危害。一般來說,眼內異物需要及早診斷,適時手術,以保護眼球和保留視力。眼內異物的種類:眼內異物分為磁性和非磁性兩大類。磁性者手術時可用磁鐵吸出;非磁性異物中包括其他金屬、合金和非金屬。非磁性異物的摘出大多比較困難。異物在眼球內的位置,在眼球前段者約占20%,眼球后段者約占80%,其中有10%位于眼球壁。左眼多于右眼,雙眼同時有異物存留者約1%。

目錄
1.眼內異物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2.眼內異物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3.眼內異物有哪些典型癥狀 4.眼內異物應該如何預防 5.眼內異物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眼內異物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yī)治療眼內異物的常規(guī)方法

1眼內異物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異物絕大多數(shù)是鋼、鐵、磁性異物占90%。異物損傷眼內組織,可使組織發(fā)生病理性和功能性的改變。眼內異物的種類:眼內異物分為磁性和非磁性兩大類。磁性者手術時可用磁鐵吸出;非磁性異物中包括其他金屬、合金和非金屬。非磁性異物的摘出大多比較困難,在眼球前段者約占20%,眼球后段者約占80%,其中10%位于眼球壁。左眼多于右眼,雙眼同時有異物存留者約1%。

2眼內異物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眼內異物并發(fā)癥的發(fā)現(xiàn):眼內異物存留較久,常出現(xiàn)某些并發(fā)癥。此時可根據(jù)并發(fā)癥而進行診斷,再以其他方法加以證實。常見的并發(fā)癥有以下幾種:

  1、眼球鐵銹癥:鐵異物存留數(shù)日至數(shù)月可發(fā)生鐵銹沉著,首先出現(xiàn)在異物的周圍,以后則擴散和傳播到眼球內各組織,呈現(xiàn)棕黃色的細微顆粒樣的沉著,角膜多在基質層,以周邊產(chǎn)部較多。虹膜呈棕色,時久有虹膜萎縮、后粘連、瞳孔中等度散大、對光反應減弱或消失。晶體先在前囊下出現(xiàn)棕色顆?;蛐纬蓤A形、橢圓形斑點,以后皮質混濁,呈彌漫的棕黃色。玻璃體液化混濁呈棕褐色。視網(wǎng)膜易受其侵犯而發(fā)生變性萎縮,表現(xiàn)為視力減退和視野縮小。

  2、眼銅銹癥:銅異常進入眼內數(shù)小時,即可在房水中查到銅含量的增加。但臨床上出現(xiàn)銅銹癥的表現(xiàn)則常在傷后數(shù)月或更久。異物的含銅量愈高銅銹癥愈重。含銅85%以上者,其損害嚴重。純銅可引起急性無菌性化膿。異物被機化組織包裹時,銅銹癥則相對較輕。虹膜表現(xiàn)的細小銅異物常不發(fā)生銅銹癥。角膜的銅銹癥以周邊部的后彈力層最為明顯,臨床上常呈現(xiàn)Keyser-Fleischer環(huán)的典型表現(xiàn)。虹膜亦呈現(xiàn)黃綠色,瞳孔中等度擴大,反應遲鈍。晶體亦可在囊下皮質及后囊表面呈現(xiàn)黃綠色細點狀沉著物。晶體典型的改變是葵花狀白內障。即前囊下的皮質中部有一灰黃色的圓盤狀混濁,周圍伸出許多放射形的共瓣狀渾濁。日久可發(fā)展為全白內障。玻璃體內有一個金黃色明亮的反光團,酷似銅異物本身的反光,但隨光線照射的方向改變而迅速移動;裂隙燈顯微鏡檢查時,呈現(xiàn)眾多細微的深黃綠色顆粒,隨眼球的運動而飄動。視網(wǎng)膜上可見血管的兩側出現(xiàn)金黃色的以光,各處的黃綠色顆粒可逐漸消失,黃斑部的病灶成為灰白色的萎縮區(qū),晶體成為乳白色學潮。有的銅異物(含銅量極高者),可以逐漸前移并形成無菌性化膿,最后在眼球前部自行穿破鞏膜而排出眼球外,也有前稱至房角者。

  3、虹膜睫狀體炎:長期反應發(fā)生的不明原因的單眼虹膜睫狀體炎或全葡萄膜炎,應詳細詢問外傷史,并進行其他檢查以證實或排除眼內異物的存在。

  4、白內障:青壯年不明原因的白內障,有時可為晶體內異物或穿過晶體的異物所致。

  5、其他并發(fā)癥:不明原因的玻璃體渾濁伴有機化膜或條索,單眼繼發(fā)性視網(wǎng)膜脫離,單眼原因不明的繼發(fā)性青光眼等,也應考慮眼內異物存留的可能性,而進行相應的檢查。

3眼內異物有哪些典型癥狀

  有外傷史,特別是以錘敲擊和爆炸致傷者眼內異物的可能性最大。此外,機床上的飛屑和射擊的各種彈丸也是常見的致傷物。樹枝、竹簽、細木棍或細金屬絲等的刺傷,也可能其尖端折斷而留在眼球球內。1.眼球穿通傷異物進入眼球必然先造成眼球穿通傷。眼球穿通傷是眼內異物診斷的重要依據(jù)和必有的表現(xiàn)。2.異物或其通道的表現(xiàn)(1)前房異物多位于虹膜的表面或角膜的后層。少數(shù)異物位于虹膜的層間,不易發(fā)現(xiàn)。(2)晶體異物晶體及其囊上的異物易于發(fā)現(xiàn)。如晶體已有輕度渾濁或異物為透明的,不易判斷時可用檢眼鏡檢法(透照法)檢查,由異物的遮光而顯示暗影。(3)睫狀體異物除了位于睫狀體平坦部的后部異物可用間接檢眼鏡加鞏膜壓迫法可能看出者外,其余則需用UBM(超聲生物顯微鏡)進行診斷。(4)前部玻璃體的異物用良好的焦點照明或裂隙燈顯微鏡觀察易于發(fā)現(xiàn)。接近眼球壁者須用間接檢眼鏡或三面鏡檢查。但如有玻璃體出血、渾濁或外傷性白內障、角膜渾濁、虹膜粘連、瞳孔不能散大等而異物不能直接看到時,則需用上述的檢查方法進行診斷。(5)眼球后部的異物如屈光介質尚透明,往往可在后部玻璃體、視網(wǎng)膜或視盤(視乳頭)上發(fā)現(xiàn)異物或包括異物的機化團。僅少部分眼球后段異物可用上述方法直接看到,其余大部分則需依靠各種特殊診斷方法可確定診斷。(6)異物通道的發(fā)現(xiàn)如不能直接看到異物,則可試行尋找異物進入眼球內的通道。

4眼內異物應該如何預防

  眼內異物無論其性質如何,都可能帶細菌進入眼內,而且眼內容物又是細菌容易繁殖的場所,一旦懷疑眼內異物,應立即加強抗感染治療,預防發(fā)生化膿性眼內炎,并迅速作確診眼內異物的檢查和定位,盡快摘出眼內異物及縫合傷口,術后定期檢查,特別是在傷后兩周,注意有無交感性眼炎的發(fā)生。

5眼內異物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眼內異物定位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檢眼鏡定位法

  1、對比定位法:在檢眼鏡下,以視乳頭的直徑(平均為1.5mm)作為測量尺度,量出異物距黃斑中心凹幾個乳頭直徑,周邊部的異物,則測量其與鋸齒緣的距離,然后確定異物所在經(jīng)線,以時鐘方向表示之,周邊部的異物須用間接檢眼鏡或裂隙燈三面鏡進行定位。

  2、視野計定位法:借助于手持式小型視野計,以直接檢眼鏡測出異物所在的經(jīng)線和緯線,再計算出其位置,經(jīng)度不需特殊計算,只把所查出的異物所在的經(jīng)線換成時鐘方向即可,經(jīng)線與時鐘方向的關系(左右眼相同)是:自3點開始,逆時鐘方向旋轉,即3點為0o;12點為90o;9點為180o;6點為720o。

  3、漂浮異物的定位

 ?。?)測定異物與眼球壁間的距離:間接檢眼鏡可利用立體視而判斷異物與眼球壁間的距離大小,用直接檢眼鏡可以測定其距離的毫米數(shù),方法是分別觀察異物附近的視網(wǎng)膜和異物表面,均選用能看清時的最低凹鏡或最高凸透鏡,由看清兩者時所用的鏡片度數(shù)之差,計算出其間的距離,可按每3D之差相當于1mm的挖值來計算。

 ?。?)了解異物活動度的幅度:當看清異物后,讓眼球轉向一側,然后急速轉回原位,以觀察異物活動的范圍。

 ?。?)了解何種體位時異物最接近眼球壁:分別采取坐位,仰臥位,左側臥位,右側臥位,俯臥位,頭低位,并結合眼球的上,下,左,右轉動,按前述測量距離方法,一一測出異物與眼球壁的距離,比較各個體位時異物的位置,找出異物與眼球壁的距離最遠和最近的體位。

  4、磁性試驗:凡用檢眼鏡能直徑看到的異物都可進行磁性試驗,以了解異物有無磁性及磁性的大小,并了解異物是否固定及固定的程度,試驗時,先看清異物,以手持電磁鐵的磁頭尖端指向異物,由距眼10cm處開始,由遠而近反復開關,以觀察異物隨電磁鐵的開關而同步活動的情況,磁頭接觸眼球,異物仍不動者,可視力陰性,此時亦可換用巨大電磁鐵進行試驗,陰性結果說明異物為非磁性或雖為磁性但牢固地固定在眼球壁上,不易摘出,一般需按非磁性異物的摘出方法進行手術。

  二、X線定位法

  X線定位法是眼內異物定位的生要方法,定位結果準確可靠,而且不受眼的屈光介質混濁的影響,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方法。

  1、直接定位法:即由X線正位及側位片上直接測量出異物位置的方法,具體方法是:

  角膜緣標記:在角膜緣放置金屬標記,最簡單的方法是在角膜緣縫上一金屬環(huán),但最好是帶有指示桿的定位器,后者為一塑料制的角鞏膜接觸鏡,在相當于角膜緣處有一內徑為11mm的金屬環(huán);在其前方的正中有一長20mm,直徑2mm的金屬指示桿,將此定痊器用縫合法或吸附法固定在眼球表面。

  攝正位片的方法:患者俯臥,頭稍上仰,使聽眥線與檢查臺面(或片匣)呈45o角,眼球向下注視,球管由上方向下垂直投照,使X線中心線與眼球矢狀軸相一致,調整球管高度,使靶一片和眼一片距之比為10∶1,按頭顱正位條件投照,所拍片比實物大,二者之比例為1.1∶1。

  攝側位片的方法:患者側臥,頭側放,患側貼近臺面(或片匣),頭顱矢狀面與臺面平行,兩眼向水平方向注視,球管由上方向下垂投照,使X線中心線與角膜平面一致,并使靶一片距離與眼一片距離之比為10∶1,按頭顱側位條件投照,所拍照看與實物之比為1.1∶1。

  讀片方法:在正位片上可測出異物所在的經(jīng)線和異物在矢狀軸的距離,在側位片上,可測量出異物與角膜緣平面的垂直距離,正位片和側位片都可以用眼內異物測量器進行測量,此測量器也是按1.1∶1繪制的,所以測量時不必換算放大率。

  記錄方法:測量出上述3個數(shù)據(jù)之后,可以標繪在眼內異物定位記錄圖上,則異物在眼球內的空間位置以及異物與眼球壁的關系,就可一目了然。

  校正方法:在攝片時可能出現(xiàn)眼球的偏斜,特別是攝正位片時,眼球偏斜可形成異物經(jīng)線和異物與矢狀軸距離之誤差,為校正此誤差,有兩種簡單的方法可供采用,有條件時亦可用電子計算機計算的方法。

 ?。?)垂直位校正法:除攝正位片外,再攝一垂直位片,方法與攝正位片相似,讓患者俯臥,頭心量后仰,聽眥線與臺面呈30o角,眼向正前方平視,球管由上向下垂直投照,中心線與角膜緣平面一致,亦按靶一片距離與眼一片距離之比為10∶1安排,如有困難也可按5∶1或4∶1安排,則測量時可用眼內異物定位器中間的堅標尺進行測量,測出異物在矢狀面的鼻側或顳側若干毫米處,再從原來的測位片上量出的異物在眼球水平切面的上方或下方若干毫米處,然后以計算法或繪圖法進行校正,亦可利用眼內異物定位記錄圖進行校正。

 ?。?)指示桿校正法:如攝正位片時眼球有偏斜,則指示桿的投影必不成一圓點而為一橢圓形或長形,則按指示桿投影延長的長度(L)與側位片上異物與矢狀軸的距離(P),計算出應校正的距離(d),計算公式如下:d=L·P/20,計算出d后,自定位環(huán)的中心,向指示標桿投影延長的對側移動d的距離,即新的中心,以此中心作為座標的原點進行測理,所量出的異物經(jīng)線和異物與矢狀軸的距離,即為校正后的正確的距離。

 ?。?)電子計算機定位校正計算法:利用電子計算機的程序運算,只需在有偏斜的照片上量出所需的數(shù)據(jù),輸入計算機后,即打印出異物的經(jīng)線位置,異物與角膜緣平面的垂距,異物與矢狀軸的距離,異物與眼球外表面的距離,最佳切口位置等5個數(shù)據(jù),如用B/A超聲測出眼軸長,則可繪出眼球動態(tài)模型,并將異物標繪在眼球圖上。

  2、幾何學定位法

  第1片:與直接定位法的側位片一樣,仍放置帶有指示桿的接觸鏡式定位器,但使患眼盡量貼近片匣(眼一片距離僅4cm左右),球管盡管升高,靶一眼距離達100cm;第2片:快速換片(或不換片面采用兩次曝光法),保持患者頭和眼完全不動,向患者足側移動球管,移動距離為靶一眼距離的一半,即50cm,傾斜球管,描準眼球(球管傾斜角度應為26o34′),攝第2張側位片。

  測量及計算方法:在兩張側位片上各繪出指示桿投影的延長線,即為眼球的水平面,量出異物的兩片上與水平的垂距,由第1片上量出者為±a,由第2片上量出者為±a′,均以異物在水平上者為“+”,在水平面下者為“-”,代入公式:

  b=〔(±a′)-(±a±)〕×2(注)*。

6眼內異物病人的飲食宜忌

  豐富的鈣粉對眼睛也是有好處的,鈣具有消除眼睛緊張的作用。如豆類、綠葉蔬菜、蝦皮含鈣量都比較豐富。燒排骨湯、松魚糖醋排骨等烹調方法可以增加鈣的含量。

  食物上應多吃諸如瘦肉、禽肉、動物的內臟、魚蝦、奶類、蛋類、豆類等,里面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蛋白質又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成分,組織的修補更新需要不斷地補充蛋白質。

7西醫(yī)治療眼內異物的常規(guī)方法

  眼內異物的摘出因異物有無磁性而有不同的方法。異物滴出是為了恢復和保存視力,摘出手術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切操作都應極其慎重,力求減少組織的損傷,為恢復和保持視力創(chuàng)造條件。

  一、前房異物的摘出

  1、前房異物的摘出:前房異物一般可自異物所在經(jīng)線的角膜緣切口,以電磁鐵吸出。

  角膜后的異物,也可先縮瞳。而于異物所在處的角膜上小心切口而吸出。

  2、后房異物的摘出:如已有外傷性的白內障,則可于異物的對側角膜緣作圈套的切口,電磁鐵在切口處或進少許將異物吸出。如晶體完全透明,則可于異物所在處的角膜緣作切口,并切開虹膜根部而吸出異物。

  3、晶體異物的摘出:如已有白內障,則在白內障摘除手術時一并摘出異物。在做囊外摘除術時,術中可先摘出異物,再娩出白內障,以免手術中異物丟失或嵌于前房角。異物和白內障摘除后,還可以植入人工晶體。

  如晶體尚透明,則術中先用電磁鐵(有時須用巨大電磁鐵)將異物吸至距前極2~3mm處的前囊下。然后使之突然躍起,在經(jīng)處穿破前囊進入前房。立即縮瞳,按前房異物滴出方法摘出異物。術后再保持縮瞳數(shù)日。使形成虹膜后粘連,封閉前囊的傷口。防止外傷性白內障的發(fā)生。亦可用氰基丙烯酸脂或血漿封閉前囊的傷口。

  4、睫狀體異物的摘出:睫狀體前表面的異物可按后房異物摘出方法在角膜緣作切口,睫狀體其它部位的異物可由最近處的鞏膜上作切口吸收。

  5、玻璃體內飄浮異物的摘出:選擇適當體位,要相應經(jīng)線的睫狀體平坦部作切口,以電磁鐵自切口吸出異物。必要時可用磁棒接力法。如原有玻璃體渾濁而異物不可見。則先做玻璃體切除術,待看到異物時再進入磁棒。

  磁棒接力法的操作方法:自睫狀體平坦部插入一特制的磁棒(直徑0.9mm或1.5mm,長50mm的軟鐵棒)。在手術顯微鏡或直間接接檢眼鏡的引導下,接近異物。多面手以電磁鐵接觸此磁棒的眼球外部分,則異物即可被吸至磁棒的前端,緩緩抽出磁棒,電磁鐵前移至切口處,則異物即可被吸出。

  6、附著于眼球壁的異物的摘出

 ?。?)常規(guī)后徑摘出法

  定位縫線:在于異物所在經(jīng)線(例如210)相應的角膜緣(即8時處)作一標記,然后在其對側角膜緣(30,即2時處)縫一定位縫線。

  結膜切開:切開異物所在經(jīng)線的球結膜,沿角膜緣切開,長達1/2圓周或稍多,并作1~2處放射狀切開,向后分離球結膜及眼球筋膜。

  暫時離斷眼肌。

  置牽引縫線:①拉直定位縫線,橫過角膜,經(jīng)所作的標記,直線行于鞏膜表面各后;②按異物與角膜緣的距離,以垂距測定器自角膜緣測出垂距,最好以所計算出的最佳切口位置為準。

  輔助定位:運用前述的輔助定位方法,以證實異物的位置。通常先選用磁性試驗,如為陽性,則可不必再用其他方法;如為陽性可再用反向透照定位法或電磁定位未能等。檢眼鏡可見的異物可用鞏膜抵壓位法、透照定位法和透熱定位法等。以上各法均為陰性時,最后可用方格定位法。后極部及附近的異物,可用鞏膜固有標志定位法,但也須再用其他方法加以證實方可。

  鞏膜半切開:切口呈經(jīng)線行,長短依異物的大小而定。大而厚的異物可切一“T”型的切口。

  透熱或冷凝:在切口的兩側作透熱或冷凝,以防止視網(wǎng)膜脫離,并可減少術中出血。

  預置縫線:依切口的大小預置一單結縫線或褥式縫線。

  切透眼球壁:以極銳利的刀片,切透所余的鞏膜、脈絡膜及視網(wǎng)膜。

  吸出異物:以電磁鐵(或恒磁鐵)自切口吸出異物。

  完成手術:結扎預置的縫線,吻合離斷的眼肌,縫合球結膜的切口。

 ?。?)經(jīng)玻璃體摘出的方法:位于后部眼球壁的異物,特別是后極部的異物,后徑摘出法較為困難者,可經(jīng)玻璃體摘出之。方法是:按玻璃體切除術在平坦部做好3個切口,縫上灌注頭,進入導光纖維內照明器,在手術顯微鏡下,借助接觸鏡看清異物,進行剝離,使異物離開視網(wǎng)膜而至玻璃體內。為避免出轎,必要時可先在異物周圍進行水下透熱。然后由第3個口進入接力磁棒,如前法摘出異物。如原有玻璃體混濁或外傷性白內障而異物不可見時,可先作玻璃體切除或晶體切除,以使異物能清楚看到。異物摘出后,在器械進出玻璃體的通路處進行玻璃體切除,以免日后發(fā)生機化增殖。此法因異物摘出時不穿過視網(wǎng)膜,故能減少視網(wǎng)膜的損傷,減少了視網(wǎng)膜脫離的發(fā)生。

  7、視乳頭異物的摘出

  (1)磁棒接力摘出法。

 ?。?)兩步摘出法:第1步用手持電磁鐵或巨大電磁反復多次試吸,使異特脫離視乳頭而進入玻璃體內。第2步再按玻璃體內漂浮摘出方法摘出之。此法亦可用于后極部視網(wǎng)膜表面異物的摘出,特別是受傷不久,異物尚未牢固地固定在視網(wǎng)膜上時,先使異物脫離視網(wǎng)膜,再將異物吸出。

  二、非磁性異物的摘出

  1、前房及后房非磁性異物的摘出:虹膜異物可自角膜緣切口,以小平鑷小夾出,后房異物需作虹膜切除,使異物暴露后夾出之。位于角膜后層的異物,如嵌入角膜較多,則可在角膜前層作一角膜瓣掀起此瓣暴露異物;如大部分在前房,嵌入角膜較少,則可用針吸法,即自角膜緣的半切開處,進入一注射針頭,以斜面接近異物而吸出之。

  2、晶體非磁性異物的摘出:如已有外傷性白內障,則可于白內障手術的同時摘出異物。術中可在截囊后先摘出異物,然后娩出晶體。十分必要時,也可做囊內摘除??蛇B同異物一并摘出。

  如晶體尚透明,則不急于手術,而嚴密觀察,無金屬沉著癥,則不必手術。

  3、睫狀體非磁性異物的摘出:由于異物相應的鞏膜上作切口,細心尋找異物而摘出之,如異物較小的需用電磁定位器或方格定位等輔助定位方法。

  4、玻璃體內漂浮的非磁性異物的摘出:檢眼鏡能見者,術前選擇體位,找出適當體位,即異物距視網(wǎng)膜較遠,比較靠前部,易于觀察,易于到達的體位,最好能以斜照法看到。術中按經(jīng)體位自睫狀體平坦部的切口進入爪式異物鉗,小心捕捉異物,如斜照法不可見,則術中可在手術顯微鏡(加各種接觸鏡)觀察下進行手術。

  如因玻璃體混濁,無法直接看到異物時,則先作玻璃體切除術,然后摘出異特。也可第一次僅做玻璃體切除術,術后待看到異物時第二次手術摘除異物。

  5、接近視網(wǎng)膜的非磁性異物的摘出

  (1)方格定位摘出術:這是摘出此類異物的常規(guī)手術。方法是:按照術前定位結果,在異物所在處的鞏膜上,縫一方格定位器,攝x線無骨片,一般攝一定位器的正位片,和側位片。由位片上可以確定異物的精確位置。由側位片上可看出異物與眼球壁的距離。按此位置切開眼球壁摘出異物。切開眼球壁后,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和所需采取的方法簡述如下:

  小的異物切口與垂直,細而長的異物切口異物切口偏于異物一致,較大的異物切口與異物相一致。

  刀刃觸及異物,則停止切開,借助切口的預置縫線拉開切口,則可看到異物,即可小心夾出。

  切透明球壁后,異物由切口自行排出。

  異物連同包裹它的機化團由切口自行排出。

  由切口可看到一大團白色機化物,或機體團一部分露出于傷口,則夾持此機化團并切開,在其中尋找異物。

  由切口脫出一珠狀透明的玻璃體,壓平此玻璃體珠,即可看到切口內的異特。此時可剪除此玻璃體珠,剪后迅速夾出異物。

  當切口尚未完成,僅切開小口時,立即有大量的液化玻璃體溢出,眼球變軟而塌陷,此時可提起切口預置縫線,迅速以剪子完成切口,在切口內或兩側陽緣內仔細觀察,尋找異物。此時常可在一側創(chuàng)緣這內面看到異物或包裹它的機體團。

  切開眼球壁后,見切口內全部為灰白色機化物,看不到異物或包裹異物的具體團塊,此時可在露出的機化物的表面,以鑷子細心地逐層分開機化物,則??砂l(fā)現(xiàn)異物,有時在分化開機化物時出現(xiàn)一膿腔,則異物多在此膿腔內出現(xiàn)。

  尋找異物主要指在焦點光源照射下反復的仔細觀察,任何時候都不能將鑷子伸入切口內盲目試夾。

 ?。?)經(jīng)玻璃體的摘出方法:與經(jīng)玻璃體摘出磁性異物的方法相似,按玻璃體切除的方法,自平坦部進入導光纖維和分離器,將異物自視網(wǎng)膜上剝離,然后再進入異物鉗夾出之。

 ?。?)電磁定位器定位摘出法:較在的非磁性金屬異物,亦可用電磁定位器寂靜位。確定位置切開眼部壁后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和所采取的方法與方格定位摘出法相同。

  三、眼內異物取出后療法

  1、預防感染,控制炎癥,止血、止痛。

  2、由角膜緣或睫狀體平坦部切口者,術后靜臥1~2日,檢查眼前部及眼底,如前房已形成,或眼底無異常,即可下床活動。

  3、經(jīng)視網(wǎng)膜切口的手術,則靜臥4~10日證明無視網(wǎng)膜脫離時,方可下床活動并開放健眼。

  4、同時進入白內障手術或玻璃體切除手術者,則同時按這些手術的術后常規(guī)處理。

  5、術后注意觀察玻璃體出血、前房積血、玻璃體機化物形成、視網(wǎng)膜脫離等常見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有發(fā)生則按各該病常規(guī)處理。

  6、經(jīng)視網(wǎng)膜切口滴出異物的病人,術后6月內不能做較重的體力勞動,避免震動和劇烈的活動。

當前城市:
全部
【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