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下垂也叫子宮脫垂,是因為盆腔的韌帶和肌肉蓬散或退化,下垂到陰道中,嚴重的可能伸到體外。子宮下垂一般的癥狀,至少會有下墜感(下腹有東西要掉出來的感覺),平時就會腰酸背痛,嚴重時還會拖累膀胱及直腸,而會有頻尿、小便解不干凈或大便不順之感。子宮下垂是婦女常見的疾病。這與體質、懷孕、生產、姿勢、負重、停經等都可能有關,預防保健非常重要,手術治療是最后解決的辦法。
子宮下垂
- 目錄
- 1.子宮下垂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2.子宮下垂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3.子宮下垂有哪些典型癥狀 4.子宮下垂應該如何預防 5.子宮下垂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子宮下垂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yī)治療子宮下垂的常規(guī)方法
1子宮下垂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分娩造成宮頸、宮頸主韌帶與子宮骶韌帶的損傷及分娩后支持組織未能恢復正常為主要原因。此外,產褥期產婦多喜仰臥,且易并發(fā)慢性尿潴留,子宮易成后位,子宮軸與陰道軸方向一致,遇腹壓增加時,子宮即沿陰道方向下降而發(fā)生脫垂。產后習慣蹲式勞動(如洗尿布、洗菜等),都可使腹壓增加,促使子宮脫垂。未產婦發(fā)生子宮脫垂者,系因生殖器官支持組織發(fā)育不良所致。
2子宮下垂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子宮脫垂者常有陰道膨出,或伴有膀胱膨出、直腸膨出。膀胱膨出者常有尿頻、排尿困難或失禁。直腸膨出者常有便秘、排尿困難。
急性子宮脫垂時可發(fā)生劇烈的腹膜刺激癥狀(下腹劇痛、面色蒼白、出冷汗、惡心嘔吐等)。
3子宮下垂有哪些典型癥狀
輕度子宮后位一般不出現癥狀,無需治療。重度子宮會引起各種不適的癥狀,包括:
1.白帶增多(患者可能會出現白帶增多的癥狀,且白帶有時候是黃膿樣的,而有時候卻又是血水狀。)
2.骨盆腔有壓力感,下腹有重墜的感覺。
3.感到下背部疼痛。
4.性交時感到疼痛。
5.因子宮前有膀胱后有直腸,所以一旦下垂可能發(fā)生排尿或排便的障礙。(溢尿及尿頻、尿急、尿痛,患者在咳嗽、大笑、打噴嚏以及走路的時候,尿液會不受控制地從尿道口溢出。產后子宮下垂的患者還會有解尿不暢的癥狀,直腸也會跟著膨出,就像S狀一樣彎曲。從而會引起患者出現便秘、排便困難。有些患者只有翹起屁股,并且用力擠才能解出小便,非常之痛苦。)
6.嚴重患者會感到下體有突出物。(Ⅱ、Ⅲ度子宮下垂的患者,產后子宮下垂的癥狀有子宮頸及子宮體即脫出于陰道口外,平臥的時候子宮頸以及子宮體會回納。)
7.嚴重患者因子宮脫垂發(fā)生步行困難。
4子宮下垂應該如何預防
婦女一生中要經歷許多特殊的生理時期,也是她們易于患病的時期,做好這些時期的保健,可以避免或減輕產生子宮脫垂。
1、積極開展科學接生不斷提高接生員技術水平,及時縫合會陰及陰道裂傷,正確處理難產。
2、大力宣傳產褥期攝生推廣產后運動,在產后3個月內要特別注意充分休息,不作久蹲、擔、提等重體力勞動。注意大小便通暢,及時治療慢性氣管炎、腹瀉等增加腹壓的疾病。哺乳期不應超過2年,以免子宮及其支持組織萎縮。
3、保持良好穩(wěn)定的性生活習慣。
4、讓產婦在產后得到充分休息,使盆腔組織及時復原。在休息期間要特別注意臥位姿勢,要避免長期仰臥位。側臥、仰臥和俯臥多種姿勢應輪換交替。從產后第三天起,可以在床上做一些腹部、四肢和盆底肌運動的保健操,有利于產后的康復。在流產后或因其他原因引起盆腔感染,并形成粘連時會促使子宮后位的形成,故應及早積極治療。嚴格執(zhí)行產后檢查,對產后子宮恢復不佳的,應及時糾正。
5子宮下垂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主要根據體征。此外,還應做一定的檢查。囑患者不解小便,取膀胱截石術位。檢查時先讓病人咳嗽或迸氣以增加腹壓,觀察有無尿液自尿道口溢出,以判明是否有張力性尿失禁,然后排空膀胱,進行婦科檢查。
1.首先注意在不用力情況下,陰道壁脫垂及子宮脫垂的情況。并注意外陰情況及會陰破裂程度。
2.陰道窺器觀察陰道壁及宮頸有無潰爛,有無子宮直腸窩疝。
3.陰道內診時應注意兩側肛提肌情況,確定肛提肌裂隙寬度,宮頸位置,然后明確子宮大小,在盆腔中的位置及附件有無炎癥或腫瘤。
4.最后囑患者運用腹壓,必要時可取蹲位,使子宮脫出再進行捫診,以確定子宮脫垂的程度。
6子宮下垂病人的飲食宜忌
子宮脫垂患者飲食上應該注意:
1、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萊患者應多攝取水分,多吃核果、種子、谷類等有益的食物。
2、多食有補氣、補腎作用的食品,如雞、山藥、扁豆、蓮子、芡實、泥鰍、淡菜、韭菜、大棗等。
3、平常的飲食多吃補血補腎的食物,以性平性溫的為主,如牛、羊肉、豬肉等,各種肉類要打碎打爛吃,利于養(yǎng)份的吸收。多吃性平性溫的蔬菜,葷素搭配比例最好是1:1。
4、子宮脫垂的飲食應多注意吃海藻類的食物,其中海藻類食物包括發(fā)菜、紫菜、海帶、海白菜、裙帶菜等,海藻含礦物質最多為鈣、鐵、鈉、鎂、磷、碘等。常食海藻食品可有效地調節(jié)血液酸堿度,避免體內堿性元素因酸性中和而被過多消耗,所以子宮脫垂的飲食應多食用海藻累食物。
7西醫(yī)治療子宮下垂的常規(guī)方法
輕度子宮后位(Ⅰ-Ⅱ度)一般不出現癥狀。
對有癥狀的子宮后位患者,治療關鍵是將子宮復位。常用的子宮復位方法有雙合診復位法、三合診復位法、宮頸鉗牽引復位法、胸膝臥式位復位法、手術復位法等。手法復位后要求患者每日在排空大小便后做1-2次胸膝臥位鍛煉,每次10-15分鐘,這對鞏固子宮復位的效果至關重要。胸膝臥位鍛煉還可預防產后子宮后變位的發(fā)生,但必須在產后半個月之后進行。若手法復位不成功,可采用手術復位。手術方法主要是縮短圓韌帶,將子宮變?yōu)榍皟A前屈位。
重度子宮下垂患者可以選擇陰道式子宮切除術之后,再將基韌帶等支撐組織好好固定,同時修補盆骨底肌群和陰道壁,包括縫補前陰道壁粘膜預防膀胱脫出,縫補后陰道壁粘膜層預防直腸的脫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