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費問醫(yī)生

肱動脈

所屬科室:外科,普通外科
王磊
王磊主任醫(y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普通外科
本文由彩牛醫(yī)生原創(chuàng),經(jīng)專業(yè)醫(yī)師審核校對

肱動脈是上肢的主要動脈干,是腋動脈的直接延續(xù)。

肱動脈對于上肢的血液供應起著關(guān)鍵作用。

肱動脈的分支為上臂、前臂等區(qū)域的組織器官輸送富含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zhì)的血液,保證上肢的正常生理功能。

位置

肱動脈在腋窩的深部起始,沿肱二頭肌內(nèi)側(cè)溝下行,至肘窩的深部,平橈骨頸高度分為橈動脈和尺動脈。在體表投影上,上肢外展 90°,手掌向上,從鎖骨中點到肘窩中點的連線即為肱動脈的體表投影。



參考文獻
[1]王江昆,馬智超,王金玉,等.局部解剖學教學方法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J].解剖學研究,2024,46(03):278-282.
[2]《人體解剖學圖譜》(第2版)新書出版[J].解剖學雜志,2023,46(03):196.

肱動脈的管壁由內(nèi)膜、中膜和外膜三層構(gòu)成。內(nèi)膜主要是內(nèi)皮細胞,肱動脈的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的順暢流動,并且能夠防止血液凝固。中膜主要包含平滑肌細胞和彈性纖維,平滑肌細胞可以根據(jù)身體的生理需求調(diào)節(jié)血管的管徑。外膜是血管的最外層,主要由結(jié)締組織構(gòu)成,為血管提供機械支持和保護。


參考文獻
[1]王江昆,馬智超,王金玉,等.局部解剖學教學方法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J].解剖學研究,2024,46(03):278-282.
[2]《人體解剖學圖譜》(第2版)新書出版[J].解剖學雜志,2023,46(03):196.

肱動脈的主要功能有供血功能、血壓傳導等。具體分析如下:

供血功能

為上臂和前臂的肌肉、骨骼、皮膚等組織提供血液。例如,當進行上臂肌肉的收縮活動,如彎舉啞鈴時,肱動脈為肱二頭肌等肌肉提供充足的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zhì),保證肌肉的能量代謝和正常收縮。

血壓傳導

肱動脈是測量血壓的常用部位。心臟收縮產(chǎn)生的壓力通過動脈系統(tǒng)傳導,肱動脈能夠準確地反映這種壓力變化,因此在臨床上常被用于血壓測量,以評估心血管系統(tǒng)的功能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王江昆,馬智超,王金玉,等.局部解剖學教學方法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J].解剖學研究,2024,46(03):278-282.
[2]《人體解剖學圖譜》(第2版)新書出版[J].解剖學雜志,2023,46(03):196.

在飲食上宜多吃富含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的食物,如雞蛋、牛奶、豆制品、瘦肉、魚肉等。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和纖維素。少食多餐或三餐定時定量,避免進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時,要減少高鹽食物的攝入,如腌制食品、咸味零食等。過量的鈉鹽會導致血壓升高,而高血壓是影響肱動脈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高鹽攝入可能引起血管收縮,增加血管壁的壓力,長期下去會損害肱動脈的血管壁。


參考文獻
[1]王江昆,馬智超,王金玉,等.局部解剖學教學方法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J].解剖學研究,2024,46(03):278-282.
[2]《人體解剖學圖譜》(第2版)新書出版[J].解剖學雜志,2023,46(03):196.

在運動方面可以進行有氧運動、上肢伸展運動等。具體分析如下:

有氧運動

像快走、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包括肱動脈的血液循環(huán)。在運動過程中,心臟泵血功能增強,血液能夠更有效地通過肱動脈及其分支輸送到上肢各處。

上肢伸展運動

簡單的上肢伸展動作,如手臂向上伸直、向兩側(cè)伸展等,可以拉伸肌肉,改善肱動脈周圍的組織環(huán)境。這有助于減少血管受壓的情況,促進血液流動。例如,工作間隙進行簡單的上肢伸展運動,可以緩解因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而導致的血管壓迫。


參考文獻
[1]王江昆,馬智超,王金玉,等.局部解剖學教學方法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J].解剖學研究,2024,46(03):278-282.
[2]《人體解剖學圖譜》(第2版)新書出版[J].解剖學雜志,2023,46(03):196.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受傷、保持正確姿勢等。具體分析如下:

避免受傷

由于肱動脈位置較深,但在一些意外情況下仍可能受傷。在日?;顒又幸⒁獗苊饧怃J物體刺傷上臂內(nèi)側(cè)區(qū)域。比如在進行園藝工作或者手工操作時,要小心使用工具,防止肱動脈破裂出血。

保持正確姿勢

良好的姿勢有助于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避免長時間低頭、彎腰或者手臂長時間處于不自然的姿勢,這些姿勢可能會壓迫肱動脈或者影響其分支的血液供應。長時間伏案工作可能會導致上臂血液循環(huán)不暢,應該定時活動手臂,改善血液流動。


參考文獻
[1]王江昆,馬智超,王金玉,等.局部解剖學教學方法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J].解剖學研究,2024,46(03):278-282.
[2]《人體解剖學圖譜》(第2版)新書出版[J].解剖學雜志,2023,46(03):196.

健康的肱動脈能夠保證上肢正常的血液供應。上肢的皮膚顏色紅潤,溫度正常,肌肉力量和活動功能正常。在測量血壓時,血壓值處于正常范圍,并且肱動脈搏動有力、節(jié)律正常,能夠在肱二頭肌內(nèi)側(cè)溝處較容易地觸摸到其搏動。


參考文獻
[1]王江昆,馬智超,王金玉,等.局部解剖學教學方法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J].解剖學研究,2024,46(03):278-282.
[2]《人體解剖學圖譜》(第2版)新書出版[J].解剖學雜志,2023,46(03):196.

肱動脈異常癥狀有搏動異常、上肢缺血癥狀、血壓異常等。具體分析如下:

搏動異常

搏動減弱或消失可能是由于血管堵塞、血管痙攣或者周圍組織壓迫等原因引起的。在肱動脈血栓形成時,血液無法正常通過,會導致搏動減弱。搏動增強可能與某些疾病導致的血管擴張或血流動力學改變有關(guān),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時,外周血管搏動可能增強。

上肢缺血癥狀

包括上肢皮膚蒼白、發(fā)涼、麻木、疼痛等。當肱動脈供血不足時,這些癥狀會逐漸出現(xiàn)。比如在雷諾氏病中,寒冷或情緒激動等因素刺激下,肱動脈痙攣,導致上肢短暫缺血,出現(xiàn)皮膚顏色變化和麻木等癥狀。

血壓異常

如果肱動脈發(fā)生病變,如血管狹窄,可能會導致血壓測量值異常升高或者出現(xiàn)血壓不穩(wěn)定的情況。因為血管狹窄會增加血液流動的阻力,使血壓升高。

若有上述任意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

參考文獻
[1]王江昆,馬智超,王金玉,等.局部解剖學教學方法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J].解剖學研究,2024,46(03):278-282.
[2]《人體解剖學圖譜》(第2版)新書出版[J].解剖學雜志,2023,46(03):196.

肱動脈的影響因素有疾病因素、生活方式等。具體分析如下:

疾病因素

動脈硬化

這是影響肱動脈健康的常見疾病。血液中的脂質(zhì)成分沉積在血管壁,形成粥樣硬化斑塊,使血管壁變硬、變窄,影響血液流動。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會加速動脈硬化的進程。

血管炎

是一種炎癥性血管疾病,會導致肱動脈的血管壁受損,引起血管狹窄或堵塞,影響血液循環(huán)。

生活方式

長期吸煙會使血管內(nèi)皮細胞受損,增加血液黏稠度,導致血管痙攣和收縮,對肱動脈產(chǎn)生不良影響。過度飲酒也可能導致血壓波動和血脂異常,從而影響肱動脈的健康。


參考文獻
[1]王江昆,馬智超,王金玉,等.局部解剖學教學方法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J].解剖學研究,2024,46(03):278-282.
[2]《人體解剖學圖譜》(第2版)新書出版[J].解剖學雜志,2023,46(03):196.

肱動脈有無異常的自測方法有脈搏檢查、上肢感覺和顏色檢查等。具體分析如下:

脈搏檢查

可以在上臂肱二頭肌內(nèi)側(cè)溝處觸摸肱動脈的搏動。正常情況下,搏動有力、節(jié)律整齊。用手指輕輕觸摸,感受搏動的頻率和強弱。如果發(fā)現(xiàn)搏動異常,如過快、過慢、不規(guī)律或者微弱,可能提示肱動脈或者心血管系統(tǒng)存在問題。

上肢感覺和顏色檢查

觀察上肢的皮膚顏色是否正常,是否有蒼白或者青紫的情況。同時,可以通過輕觸上肢皮膚,檢查是否有麻木或者感覺減退的情況。如果出現(xiàn)這些癥狀,可能是肱動脈供血不足導致的。


參考文獻
[1]王江昆,馬智超,王金玉,等.局部解剖學教學方法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J].解剖學研究,2024,46(03):278-282.
[2]《人體解剖學圖譜》(第2版)新書出版[J].解剖學雜志,2023,46(03):196.

肱動脈常用的檢查是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具體分析如下:

體格檢查

醫(yī)生會對肱動脈進行觸診,檢查搏動情況,包括頻率、節(jié)律、強弱等。同時會觀察上肢的皮膚顏色、溫度、有無水腫等情況,以判斷肱動脈的血液循環(huán)是否正常。還會檢查是否存在血管雜音,通過聽診器在肱動脈部位聽診。

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

可以清晰地顯示肱動脈的管壁結(jié)構(gòu)、管徑大小、血流速度和方向等。對于診斷血管狹窄、血栓形成等疾病非常有幫助。例如,在懷疑肱動脈血栓時,超聲可以看到血管腔內(nèi)的異?;芈?。

血管造影

這是一種更為精確的檢查方法。通過向血管內(nèi)注入造影劑,然后進行 X 線檢查,可以清楚地看到肱動脈的全貌,包括是否存在狹窄、堵塞或畸形等情況,是診斷血管病變的 “金標準”,但它是一種有創(chuàng)檢查。


參考文獻
[1]王江昆,馬智超,王金玉,等.局部解剖學教學方法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J].解剖學研究,2024,46(03):278-282.
[2]《人體解剖學圖譜》(第2版)新書出版[J].解剖學雜志,2023,46(0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