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費問醫(yī)生

髂內動脈

所屬科室:普通外科,血管外科
王磊
王磊主任醫(y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普通外科
本文由彩牛醫(yī)生原創(chuàng),經專業(yè)醫(yī)師審核校對

髂內動脈是盆部的動脈主干,為一短干。

沿盆腔側壁下行,發(fā)出眾多分支,分布于盆壁、盆腔臟器、會陰及外生殖器等部位。

具有功血等功能。

位置

起自髂總動脈,在骶髂關節(jié)前方分為前、后干。前干分支主要供應盆腔臟器,如膀胱、直腸、子宮等;后干分支主要供應盆壁和臀部等。

參考文獻
[1]陳亦樂,賀國強,王爾東.髂內動脈灌注新輔助化療在子宮頸癌治療中的價值[J].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5, 40(4):4.
[2]楊述華,程福平,許偉華,等.髂內動脈栓塞后觀察側支循環(huán)重建的實驗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 2000, 20(7):4.

髂內動脈是肌性動脈,有內膜、中膜和外膜三層結構。內膜由內皮細胞和內皮下層組成,內皮細胞光滑,有利于血液流動;中膜主要是平滑肌細胞,其收縮和舒張可調節(jié)血管管徑,控制血流量;外膜含有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等,對血管起到支持和保護作用。

參考文獻
[1]陳亦樂,賀國強,王爾東.髂內動脈灌注新輔助化療在子宮頸癌治療中的價值[J].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5, 40(4):4.
[2]楊述華,程福平,許偉華,等.髂內動脈栓塞后觀察側支循環(huán)重建的實驗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 2000, 20(7):4.

為盆腔內的臟器如膀胱、子宮、直腸等提供充足的血液,保證這些臟器的正常代謝和生理功能。例如,為膀胱壁的肌肉和黏膜提供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使其能夠正常地儲存和排出尿液。在女性,為子宮和卵巢提供血液,對月經周期、受孕以及胚胎發(fā)育等過程有著重要的支持作用。在男性,為前列腺、精囊腺等生殖器官供血,保障生殖系統(tǒng)的正常運轉。

參考文獻
[1]陳亦樂,賀國強,王爾東.髂內動脈灌注新輔助化療在子宮頸癌治療中的價值[J].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5, 40(4):4.
[2]楊述華,程福平,許偉華,等.髂內動脈栓塞后觀察側支循環(huán)重建的實驗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 2000, 20(7):4.

保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西蘭花、蘋果等,它們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和膳食纖維,有助于降低血管疾病的風險。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如動物脂肪、油炸食品等。適量攝入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魚油等,其中的ω-3脂肪酸對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高鹽飲食會導致血壓升高,增加血管負擔,每天鹽攝入量應控制在6克以下。

參考文獻
[1]陳亦樂,賀國強,王爾東.髂內動脈灌注新輔助化療在子宮頸癌治療中的價值[J].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5, 40(4):4.
[2]楊述華,程福平,許偉華,等.髂內動脈栓塞后觀察側支循環(huán)重建的實驗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 2000, 20(7):4.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鐘。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血管壁的彈性。例如,快走時,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加速,包括盆腔的血液循環(huán),有助于保持髂內動脈及其分支的健康。對女性來說,凱格爾運動等盆底肌肉鍛煉可以增強盆底肌肉的力量,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環(huán),間接對髂內動脈起到養(yǎng)護作用。

參考文獻
[1]陳亦樂,賀國強,王爾東.髂內動脈灌注新輔助化療在子宮頸癌治療中的價值[J].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5, 40(4):4.
[2]楊述華,程福平,許偉華,等.髂內動脈栓塞后觀察側支循環(huán)重建的實驗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 2000, 20(7):4.

髂內動脈的日常養(yǎng)護有充分休息、調護情志、注意安全、定期檢查等。

充分休息

保證每天7-8小時的充足睡眠,讓身體各器官包括血管系統(tǒng)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睡眠時身體處于放松狀態(tài),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的穩(wěn)定。

調護情志

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長期焦慮、緊張和抑郁等不良情緒。情緒波動過大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影響血管健康。例如,長期焦慮可能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血管收縮,增加髂內動脈疾病的風險。

注意安全

避免盆腔部位受到外傷,如在運動或工作中注意防護。因為外傷可能會直接損傷髂內動脈或導致其周圍組織受損,引發(fā)血管破裂等嚴重后果。

定期檢查

定期進行體檢,包括血壓、血脂、血糖等檢查。對于有家族血管病史的人群,更應加強檢查。通過檢查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血管異常,如動脈粥樣硬化等病變。

參考文獻
[1]陳亦樂,賀國強,王爾東.髂內動脈灌注新輔助化療在子宮頸癌治療中的價值[J].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5, 40(4):4.
[2]楊述華,程福平,許偉華,等.髂內動脈栓塞后觀察側支循環(huán)重建的實驗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 2000, 20(7):4.
髂內動脈形態(tài)

正常髂內動脈

正常情況下,髂內動脈的血流速度正常,沒有狹窄、擴張或異常的血流信號。血管壁厚度均勻,沒有斑塊、鈣化等病變,能夠保證盆腔臟器和組織的血液灌注。

異常髂內動脈

髂內動脈粥樣硬化

主要是由于脂質沉積在動脈內膜下,形成粥樣斑塊。這些斑塊會使血管壁變硬、變厚,管腔狹窄,影響血液流動。長期的高脂血癥、高血壓、吸煙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髂內動脈瘤

是指髂內動脈局部管壁擴張,形成瘤樣改變。其形成原因可能與動脈壁的先天性缺陷、動脈硬化、感染等有關。動脈瘤一旦破裂,會引起嚴重的出血。

髂內動脈炎

是動脈壁的炎癥性疾病,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反應、感染等因素引起。炎癥會導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影響血液供應。

髂內動脈破裂

通常是由于外傷、動脈瘤破裂等原因導致。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情況,會引起大量出血,危及生命。

髂內動脈栓塞

是指栓子如血栓、脂肪栓等堵塞髂內動脈,使血液不能正常通過。常見于血液高凝狀態(tài)、血管內皮損傷等情況。

參考文獻
[1]陳亦樂,賀國強,王爾東.髂內動脈灌注新輔助化療在子宮頸癌治療中的價值[J].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5, 40(4):4.
[2]楊述華,程福平,許偉華,等.髂內動脈栓塞后觀察側支循環(huán)重建的實驗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 2000, 20(7):4.

髂內動脈的異常癥狀有下腹部疼痛、出血、壓迫癥狀、全身癥狀、其他癥狀等。

下腹部疼痛

當髂內動脈出現(xiàn)病變,如動脈炎、栓塞等情況時,可能會引起下腹部疼痛。這是因為病變影響了盆腔臟器的血液供應,導致臟器缺血或炎癥反應。

出血

如髂內動脈破裂或動脈瘤破裂,會出現(xiàn)嚴重的出血癥狀,表現(xiàn)為盆腔內出血或外生殖器出血等。

壓迫癥狀

當動脈瘤或其他病變導致血管增粗時,可能會壓迫周圍的臟器和神經,如壓迫膀胱可導致尿頻、尿急,壓迫坐骨神經可引起下肢疼痛、麻木等。

全身癥狀

在一些炎癥性疾病或嚴重的血管病變時,可能會出現(xiàn)發(fā)熱、乏力等全身癥狀。這是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tǒng)被激活,或者是由于失血等原因導致。

其他癥狀

如男性可能出現(xiàn)性功能障礙,女性可能出現(xiàn)月經紊亂等,這是因為病變影響了生殖器官的血液供應。

參考文獻
[1]陳亦樂,賀國強,王爾東.髂內動脈灌注新輔助化療在子宮頸癌治療中的價值[J].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5, 40(4):4.
[2]楊述華,程福平,許偉華,等.髂內動脈栓塞后觀察側支循環(huán)重建的實驗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 2000, 20(7):4.

影響髂內動脈的因素有外傷因素、感染因素、不良生活習慣、激素水平過高、其他因素等。

外傷因素

盆腔部位受到撞擊、刺傷等外傷,可能直接損傷髂內動脈。例如,車禍中骨盆骨折可能會累及髂內動脈,導致血管破裂或挫傷。

感染因素

盆腔內的感染,如盆腔炎、前列腺炎等,可能會蔓延至髂內動脈,引起動脈炎。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后,會激活機體的免疫反應,損傷動脈壁。

不良生活習慣

長期吸煙會使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酗酒會影響肝臟等器官的功能,導致血脂代謝異常,也對血管健康不利。久坐不動會使盆腔血液循環(huán)不暢,增加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幾率。

激素水平過高

在女性,雌激素水平過高可能會影響血管壁的結構和功能。例如,在一些婦科疾病中,雌激素異常分泌可能會導致血管內膜增生,增加血管病變的風險。

其他因素

如遺傳因素,某些家族可能存在先天性血管壁薄弱或易患血管疾病的基因。此外,高齡也是血管疾病的一個危險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壁會逐漸老化,彈性降低。

參考文獻
[1]陳亦樂,賀國強,王爾東.髂內動脈灌注新輔助化療在子宮頸癌治療中的價值[J].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5, 40(4):4.
[2]楊述華,程福平,許偉華,等.髂內動脈栓塞后觀察側支循環(huán)重建的實驗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 2000, 20(7):4.

注意是否有下腹部疼痛、異常出血、下肢麻木等癥狀。如果出現(xiàn)這些癥狀,可能提示髂內動脈存在問題。在一些體表可以觸及脈搏的部位,如腹股溝區(qū)等,比較兩側脈搏是否對稱。如果一側脈搏減弱或消失,可能提示髂內動脈存在栓塞等情況。不過這種方法比較粗略,需要結合其他檢查來確定。

參考文獻
[1]陳亦樂,賀國強,王爾東.髂內動脈灌注新輔助化療在子宮頸癌治療中的價值[J].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5, 40(4):4.
[2]楊述華,程福平,許偉華,等.髂內動脈栓塞后觀察側支循環(huán)重建的實驗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 2000, 20(7):4.

髂內動脈的常用檢查有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病理活檢等。

體格檢查

醫(yī)生會進行腹部觸診,檢查是否有腫塊、壓痛等情況。對于女性,還會進行婦科檢查,觀察子宮、卵巢等盆腔臟器是否有異常。在觸診過程中,如果觸及搏動性腫塊,可能提示動脈瘤等血管病變。

實驗室檢查

血液檢查

包括血脂、血糖、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等檢查。血脂異??赡芴崾緞用}粥樣硬化的風險;血糖升高可能與血管病變有關,因為高血糖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血常規(guī)可以發(fā)現(xiàn)是否有感染等情況;凝血功能檢查有助于判斷是否存在血液高凝狀態(tài),如易發(fā)生栓塞等。

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

可以觀察髂內動脈的形態(tài)、血流速度和血管壁情況。它是一種無創(chuàng)檢查方法,能夠發(fā)現(xiàn)血管狹窄、動脈瘤等病變。

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這兩種檢查能夠更清晰地顯示髂內動脈的全貌,包括血管的分支、病變的位置和程度等。它們對于診斷血管疾病,尤其是復雜的血管病變有很高的價值。

血管造影

這是一種有創(chuàng)檢查,通過將造影劑注入血管內,然后在X線下觀察血管的情況??梢詼蚀_地顯示血管的病變,但由于有一定的風險,一般在其他檢查不能明確診斷時使用。

病理活檢

在懷疑有血管炎、腫瘤等病變時,可能需要進行病理活檢。通過手術或穿刺獲取血管組織樣本,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組織的病理變化,確定病變的性質和類型。不過這種檢查方法也有一定的風險,如出血、感染等,需要謹慎使用。

參考文獻
[1]陳亦樂,賀國強,王爾東.髂內動脈灌注新輔助化療在子宮頸癌治療中的價值[J].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5, 40(4):4.
[2]楊述華,程福平,許偉華,等.髂內動脈栓塞后觀察側支循環(huán)重建的實驗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 2000, 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