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骨呈立方形。
多成群分布于連接牢固且運動較靈活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
腕骨
位于手腕部,由8塊短骨組成,排成近、遠兩列。近側列從橈側到尺側依次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遠側列從橈側到尺側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和鉤骨。這些腕骨相互連接,對手部的精細動作和力量傳遞起著關鍵作用。
跗骨
位于足的后部,共7塊。跟骨位于足后部的下方,是最大的跗骨;距骨位于跟骨上方,與小腿骨相關節(jié);足舟骨在距骨前方;骰骨在跟骨前方外側,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和外側楔骨位于足舟骨前方,排列在足的內側縱列。跗骨對維持足的形態(tài)、支撐體重和緩沖行走、跑步等活動時的沖擊力非常重要。
短骨的結構包括骨膜、骨質和骨髓。骨膜是覆蓋在骨表面的一層結締組織膜,含有豐富的血管、神經(jīng)和成骨細胞,對骨的營養(yǎng)、生長和修復起著重要作用。骨質分為密質骨和松質骨,密質骨在外層,質地堅硬,抗壓性強;松質骨在內層,呈海綿狀,由骨小梁交織而成,骨小梁的排列方向與骨所承受的壓力和張力方向一致。骨髓位于骨髓腔內,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在短骨中紅骨髓有造血功能。
短骨具有支持作用、運動功能、保護功能等。
在腕部和足部,短骨為肌肉、肌腱和韌帶提供附著點,支持上肢和下肢的正常形態(tài),使肢體能夠維持一定的姿勢。腕骨支撐著手部,使手部能夠在空間中保持穩(wěn)定的位置,便于進行各種操作;跗骨則支撐著整個足部,承受身體的重量,為站立和行走提供穩(wěn)定的基礎。
短骨參與構成多個關節(jié),能夠進行多種復雜的運動。以腕關節(jié)為例,腕骨之間以及腕骨與前臂骨之間的關節(jié),使手部能夠進行屈伸、收展、旋轉等多種運動,這些運動對于手部的精細操作,如書寫、抓握工具等至關重要。在足部,跗骨參與構成踝關節(jié)和足的其他關節(jié),在行走、跑步、跳躍等活動中,能夠適應不同的地面情況,實現(xiàn)足部的靈活運動,同時緩沖身體運動時產(chǎn)生的沖擊力,保護身體免受損傷。
短骨及其周圍的關節(jié)結構能夠保護附近的神經(jīng)、血管和軟組織。在腕部,腕骨和周圍的韌帶等結構保護著手部的神經(jīng)和血管,避免它們在手部活動時受到壓迫或損傷;在足部,跗骨和相關的軟組織對足底的血管、神經(jīng)以及足弓內的結構起到保護作用,維持足弓的正常形態(tài),保證足部的血液循環(huán)和神經(jīng)傳導正常。
鈣是骨組織的主要成分之一,攝入足夠的鈣對于維持短骨的正常結構和功能至關重要。富含鈣的食物有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以及豆制品、魚蝦貝類、堅果等。每100克牛奶約含有100-120毫克鈣,每天飲用適量的牛奶可以為骨骼提供豐富的鈣源。磷與鈣結合形成羥基磷灰石,是骨骼的重要組成部分。肉類、禽類、魚類、蛋類、全谷物等食物富含磷。但要注意鈣磷比例,合適的鈣磷比有助于鈣的吸收和利用,一般建議鈣磷比在1:1-2:1之間。
像俯臥撐等簡單的上肢支撐動作,可以增強腕部的力量和骨密度。在進行俯臥撐時,腕骨承受一定的身體重量,刺激骨組織的生長和重塑。對于足部短骨,步行、慢跑等運動能夠使跗骨承受身體重量,促進骨骼的健康。每次步行30分鐘以上,每周3-5次,對足部短骨的養(yǎng)護有很好的效果。在腕部,可進行手腕的屈伸、旋轉、側屈等活動,如用手握拳再伸展,緩慢旋轉手腕等動作,每個動作重復10-15次,每天進行2-3組,能夠保持腕關節(jié)的靈活性,減少短骨之間的粘連和僵硬。在足部,活動腳踝關節(jié),包括屈伸、內外翻等動作,也能起到類似的作用,防止跗骨周圍的關節(jié)活動受限。
在日?;顒又?,要注意避免長時間過度使用腕部和足部。長時間使用電腦鼠標時,應適當休息,避免腕部過度疲勞,引發(fā)腱鞘炎等疾病影響短骨健康。在行走或運動時,選擇合適的鞋子,能夠為足部提供良好的支撐和緩沖,減少跗骨受到的沖擊力,避免骨折等損傷。無論是坐姿還是站姿,保持正確的姿勢對于短骨的健康都非常重要。正確的坐姿要求手臂自然放在桌面上,手腕保持自然伸展狀態(tài),避免彎曲或過度伸展,減輕腕骨的壓力。正確的站姿要求雙腳均勻受力,維持足弓的正常形態(tài),防止跗骨因受力不均而出現(xiàn)損傷。
正常短骨形態(tài)為立方形,表面光滑,有多個關節(jié)面,用于與相鄰的骨構成關節(jié)。其大小因所在位置不同而有所差異,如腕骨相對較小巧,跗骨則根據(jù)其功能不同,大小不一,跟骨較大,主要用于支撐體重。
正常短骨
骨密度正常,骨質結構完整,關節(jié)面光滑,能夠正常完成支持、運動和保護等功能。在影像學檢查下,正常短骨的輪廓清晰,骨小梁分布均勻。
異常短骨
可能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異常。如骨折時,短骨的完整性被破壞,骨皮質中斷;在骨發(fā)育不良的情況下,短骨的形態(tài)可能會出現(xiàn)畸形,如跗骨融合畸形,影響足部正常的功能;骨質疏松時,短骨的骨密度降低,骨小梁變細、減少,在X光下表現(xiàn)為骨質稀疏。
短骨的異常癥狀有疼痛、腫脹、畸形、活動受限等?! ?/p>
骨折或炎癥時,短骨所在部位會出現(xiàn)明顯疼痛。腕骨骨折時,手腕會出現(xiàn)劇烈疼痛,活動時疼痛加劇。跗骨損傷時,在足部負重或行走時疼痛明顯。
受傷或感染后,短骨周圍的軟組織會出現(xiàn)腫脹。如腕關節(jié)扭傷時,腕部周圍軟組織腫脹,使腕部變粗。
先天性畸形或嚴重骨折后愈合不良可能導致短骨畸形。先天性跗骨畸形會使足部外觀和形狀發(fā)生改變,影響正常的行走和站立。
無論是由于疼痛、腫脹還是關節(jié)結構破壞,異常短骨都可能導致其所在關節(jié)的活動受限。如腕骨疾病可能使手腕不能正常屈伸、旋轉,跗骨問題可能影響足部的正常屈伸和內外翻運動。
影響短骨的因素有外傷、營養(yǎng)因素、疾病因素、遺傳因素等。
如跌倒、撞擊等直接暴力或扭轉等間接暴力都可能導致短骨骨折或脫位。例如,從高處跳下時,足部著地姿勢不當可能導致跗骨骨折;手部受到外力扭轉可能引起腕骨脫位。
鈣、磷、維生素D等營養(yǎng)物質缺乏會影響短骨的正常發(fā)育和健康。長期營養(yǎng)不良,尤其是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可能導致骨骼發(fā)育遲緩、骨密度降低等問題。
如骨關節(jié)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關節(jié)疾病會累及短骨及其關節(jié),導致關節(jié)軟骨破壞、骨質增生等病變。另外,一些內分泌疾病,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會影響鈣磷代謝,導致短骨骨質異常。
先天性骨骼畸形是由遺傳因素導致的。一些家族性的跗骨畸形會在家族成員中遺傳,影響足部短骨的正常形態(tài)和功能。
自我感覺短骨所在部位是否有疼痛,疼痛的程度、性質和發(fā)作頻率。如輕微的腕骨疼痛可能是過度使用引起的,而持續(xù)性的劇痛可能提示骨折等嚴重損傷。自行檢查腕部和足部的關節(jié)活動范圍。例如,嘗試將手腕完全屈伸、旋轉,觀察是否有活動受限或疼痛加劇的情況;在足部,檢查腳踝的屈伸、內外翻是否正常,若活動時出現(xiàn)明顯疼痛或活動范圍減小,可能提示短骨或關節(jié)出現(xiàn)問題。
短骨的常用檢查有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其他檢查等。
視診
醫(yī)生會觀察短骨所在部位的外觀,包括是否有腫脹、畸形、皮膚顏色改變等。觀察腕部時,注意手腕的形態(tài)是否正常,有無腫脹或淤血;在足部,查看足弓是否正常,有無扁平足或高弓足等畸形,以及跗骨部位是否有腫脹等異常。
觸診
通過觸摸短骨及其周圍組織,檢查是否有壓痛、腫塊等。在腕部,醫(yī)生會按壓腕骨,感受是否有疼痛點,判斷是否有骨折或炎癥;在足部,觸診跗骨各個部位,檢查是否有壓痛,尤其對于懷疑有骨折或骨病的患者,觸診可以幫助定位病變部位。
關節(jié)活動檢查
醫(yī)生會檢查短骨參與構成的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和靈活性。例如,檢查腕關節(jié)的屈伸、收展、旋轉等活動,評估腕骨之間以及腕骨與前臂骨之間的關節(jié)功能;對于踝關節(jié),檢查其屈伸、內外翻等活動,判斷跗骨的功能狀態(tài)。
X射線檢查
是檢查短骨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清晰地顯示短骨的形態(tài)、結構、是否有骨折等情況。例如,在腕骨骨折時,X射線能夠顯示骨折線的位置、骨折塊的移位情況;對于跗骨,X射線可以發(fā)現(xiàn)跟骨骨折、跗骨融合等異常情況。
CT檢查
CT掃描能夠提供更詳細的短骨內部結構信息,尤其是對于復雜骨折或骨病變的診斷有重要價值。例如,在判斷跗骨骨折的粉碎程度、骨折碎片的位置以及骨腫瘤等病變的范圍和性質時,CT檢查比X射線更準確。
MRI檢查
MRI對于軟組織和骨髓的顯示非常敏感。在短骨疾病中,它可以用于檢查關節(jié)軟骨損傷、骨髓炎、骨腫瘤等病變。例如,當懷疑腕骨或跗骨周圍的軟骨損傷時,MRI能夠清晰地顯示軟骨的破壞程度和范圍。
血液檢查
通過檢測血液中的鈣、磷、堿性磷酸酶等指標,可以了解短骨的代謝情況。例如,血鈣濃度異??赡芴崾锯}代謝紊亂,影響短骨的正常功能;堿性磷酸酶升高可能與骨生長、骨折愈合或骨病有關。
尿液檢查
檢測尿鈣、尿磷等指標,也可以輔助判斷骨代謝情況。例如,尿鈣過高可能提示鈣吸收不良或鈣流失過多,與短骨的健康狀況有關。
骨密度檢查
用于評估短骨的骨密度,對于診斷骨質疏松等疾病有重要意義。雙能X線吸收法是目前診斷骨質疏松的金標準,通過檢測可以確定短骨的骨密度是否正常,為預防和治療骨相關疾病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