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彩牛養(yǎng)生 > 中藥庫 > > 黃芪

黃芪 【別名】綿黃芪、綿芪

適應癥黃芪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可主治脾胃氣虛、氣短、反復感冒、水腫、小便不利等。

黃芪,中藥材名。本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的根。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須根及根頭,曬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曬干。功能主治為: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生肌。用于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宮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愈合。

1.jpg

【生長分布】

主產(chǎn)于內蒙古、山西等地。

【性味歸經(jīng)】

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jīng)。

【主要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干燥根。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主根灰白色,肥厚,常分枝;莖直立,有細棱,被白色茸毛;小葉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總狀花序腋生。

【采收加工】

春、秋兩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根頭,曬干。

【性狀鑒別】

表面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斷面纖維性強;嚼之微有豆腥味。

【功能主治】

黃芪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芍髦纹⑽笟馓摗舛?、反復感冒、水腫、小便不利等。

【用法用量】

煎服,9~30克;蜜炙可增強其補中益氣的作用。

【使用注意】

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實證者及陰虛陽亢者忌用。

【偏方妙用】

1、治水腫:直接取黃芪生嚼,偏于走表多用于自汗、水腫等癥。

2、治氣虛血滯:黃芪30克,赤芍、桂枝各15克,生姜10克,大棗10枚。水煎,不拘時服。

標簽:

相關文章
專家科普視頻推薦精選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