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彩牛養(yǎng)生 > 養(yǎng)生常識 > 針灸養(yǎng)生 > 正文
導讀我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中醫(yī)更是其中的瑰寶。作為中醫(yī)的常用治病手段,針灸現在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愛戴了。那么針灸能治月經不調嗎?在針灸時有哪些要點是必須要謹記的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針灸的介紹
針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yī)術。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
在臨床上按中醫(y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找出關鍵,辨別性質,明確病變屬于哪一經脈,哪一臟腑,辨明它是屬于表里、寒熱、虛實中那一類型,做出診斷。然后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
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于相對平衡,臟腑功能趨于調和,從而達到防疾病的目的。針灸療法是祖國醫(yī)學遺產的一部分,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醫(yī)療方法。千百年來,對保衛(wèi)健康,繁衍民族,有過卓越的貢獻,直到如今,仍然擔當著這個任務,為廣大群眾所信賴。
針灸是在中醫(y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刺激人體特定部位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刺入點稱為人體腧穴,簡稱穴位。
根據最新針灸學教材統(tǒng)計,人體共有361個正經穴位。灸法是以預制的灸炷或灸草在體表一定的穴位上燒灼、熏熨,利用熱的刺激來預防和治療疾病。
通常以艾草最為常用,故而稱為艾灸,另有隔藥灸、柳條灸、燈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的多是艾條灸。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東方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漢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征,是基于漢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tǒng)產生的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