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礬外敷的功效與作用
導讀白礬外敷的功效與作用一般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消腫止痛、收斂生肌、清熱祛痰等。白礬酸澀性寒,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對瘡瘍腫毒、疥癬等皮膚疾病,外敷白礬能起到一定的解毒作用,幫助清除局部的熱毒、濕毒等病邪,抑制病菌生長。...
白礬外敷的功效與作用一般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消腫止痛、收斂生肌、清熱祛痰等。
1、解毒殺蟲
白礬酸澀性寒,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對瘡瘍腫毒、疥癬等皮膚疾病,外敷白礬能起到一定的解毒作用,幫助清除局部的熱毒、濕毒等病邪,抑制病菌生長,緩解皮膚紅腫熱痛、瘙癢等癥狀。
2、燥濕止癢
白礬外用可燥濕止癢,對濕邪下注或濕熱蘊結(jié)肌膚所致的皮膚瘙癢有較好的療效。如濕疹患者,常出現(xiàn)皮膚瘙癢、滲出等癥狀,使用白礬外敷,能吸收皮膚表面的水分,減少滲出,同時緩解瘙癢,使皮膚干燥舒適。
3、消腫止痛
白礬外敷能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對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白礬可通過其收斂、清熱等功效,減輕局部的炎癥反應,緩解腫脹和疼痛。
4、收斂生肌
白礬具有收斂作用,能使瘡口周圍的肌膚收縮,促進瘡面愈合。對潰瘍久不收口、外傷出血等情況,外敷白礬可幫助收斂瘡口,減少分泌物,促進新肉生長,加快瘡口的修復。
5、清熱祛痰
在一些中醫(yī)外治法中,白礬還可用于敷貼穴位,通過皮膚吸收,起到清熱祛痰的作用。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將白礬與其他藥物配伍外敷于相關(guān)穴位,可幫助清除肺經(jīng)的熱邪,化痰止咳,緩解咽喉不適。
建議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白礬,不可自行隨意用藥。平時應清淡飲食,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大蒜、麻辣燙、芥末等;還應注意休息,不宜過度勞累,以免影響身體健康。